wwwkkk83 发表于 2016-9-22 08:31:05

求解肠道微生物产业化:粪菌移植研究步入正轨

捐血、捐器官,还能捐粪治病,目前,与粪便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在全球掀起热潮,虽然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极为有限,但产业早已迫不及待地走上了最前沿。“广州可以捐屎了,每次赚200元”。一纸“捐屎”志愿者征集公告,再度引发业内外对粪菌移植的热议。 公告发布者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院”),素来以消化内科为优势学科。两年前成立了广州市首个消化疾病中心,此次公告正是为该中心的科研项目“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征集粪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科研项目为粪菌移植多中心循证研究的一环,通过循证研究有望打造标准治疗方案。截至目前,报名人数达数十人,但仅有两名合格。“目前,全世界都把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关联到一起,提供了比较好的医学大环境。消化科最难治的是炎症肠病,全世界有不少医院在尝试粪菌治疗,但缺乏进一步论证研究。这个项目完成后,我们想打造广东或华南的粪菌库。”市一院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聂玉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粪菌移植并非新鲜事物,但是最近几年才逐渐被公众知晓。而粪菌移植剂量及途径、粪菌的制备等临床研究及应用规范尚未出台。与此同时,国内外肠道微生物研究应用吸引了大批创业团队、公司和资本入驻。研究范围也从最开始的与消化健康的关联,延伸到肥胖、糖尿病、免疫系统、癌症甚至是后代健康。http://www.im.ac.cn/imnews/upload/20160921/1474443501527153.jpg粪菌移植研究步入正轨“一开始觉得这个技术很野蛮,缺乏标准化操作,比如,粪便中其他物质、致病菌如何剔除,如何保留需要的菌群,粪菌的构成和肠菌也不完全一样,移植之后能否起到肠菌的作用。但实践效果还比较好。”博士阶段研究肠道微生物的暨南大学副教授陈龙说。据中华粪菌库官网显示,2013年粪菌移植被列入美国医学指南,并入选2013年美国时代杂志“世界十大医学突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约15000例次粪菌移植治疗,,美国已有2家非营利性粪菌库。业内公认粪菌治疗效果最好的莫过于伪膜性肠炎,这是一种由艰难梭菌引起的疾病。聂玉强介绍,伪膜性肠炎发病率很高,很难治疗,大部分患者由于服用了抗生素,造成菌群紊乱、腹泻甚至肠溃烂。而且越是重症病人,越容易患上伪膜性肠炎,也无法停用抗生素。“这个病的机理很明确,全世界都在研究治疗方法。粪菌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有的是多个粪菌提取移植有效,有的是单一有效。但粪菌成功治疗已有先例,只是缺少对照研究。国外做了随机双盲对照、动物实验,进展比我们快。”聂玉强说。为此,广州市一院加入了西京医院牵头的循证研究计划,试图通过多中心论证、研究标准化诊疗方案。市一院的科研项目预计耗时两年,经费400万。其余成员医院的项目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合格的粪源并不好找。市一院征集志愿者的公告显示,除了“无任何传染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病史”、“近3个月内未使用抗菌药物”等医学指标之外,还对志愿者的年龄、学历、地域提出了要求。聂玉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市一院按照临床药物研究标准筛选粪源,志愿者报名之后还要进一步筛查。筛查不仅包含常规体检项目,还有梅毒筛查、寄生虫检测、巨细胞病毒检测等,其中大部分检测在医院检验科完成,部分与院外检测机构合作。筛查一名志愿者的成本是5000元。征得志愿者后,医生要将新鲜粪便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制浆、离心、悬浮等过程提取出粪便中的细菌,最后注入患者消化道。制备过程中采用的粪菌智能化分离系统售价40万左右。聂玉强坦言:“美国为了做这个项目制定了专门指南,包括粪菌处理规范等,但中国还没有。移植剂量则是现在研究的重点,根据不同个体来把握移植剂量、时间、次数。”市一院除了招募粪便捐献者,还在招募接受粪菌移植治疗的受试者。目前的研究方案是“粪菌移植+基本药物治疗”,根据个体反应,粪菌移植需进行三四次,一般一周移植一次。而药物治疗时间较长,观察期为三个月,治疗成功之后还有半年至一年的追踪期。受试者的治疗费用全免。市场产品层出不穷测序技术进步和价格跳水助推了肠道微生物的火爆。高特佳投资研究部高级研究员李挺指出,近些年DNA测序技术高速发展,延伸出了肠道微生物组学,治疗风险逐渐可控,所以粪菌疗法突然高速发展。作为肠道微生物领域较为成熟的疗法,即使研究顺利完成,也依旧面临推广难题。“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没形成完善的临床标准。因为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并且粪菌移植也不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只适合部分患者。”李挺说。他的顾虑来自肠道微生物的复杂性。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超过99%是细菌,存活数量约100兆个,包括500个至1000个不同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大类。聂玉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细菌与人体共生,可以产生很多有用的物质,人类对细菌也有免疫功能,将有害菌杀死。但细菌之间也有协同、竞争关系,可以杀死对方或者共生共存。要把这么多关系弄明白,工作量、技术要求难度很高。现在的移植只是调整、恢复菌群状态。”即便是菌群、菌种移植,也面临标准化难题。以粪菌移植为例,临床证实有效的案例也很难在粪源质控方面保持统一,因为不同人的粪源不一样,人的饮食习惯等会使粪源改变。另外,什么菌群是健康的,现在还没有判定标准。陈龙认为:“如果进行多种菌的混合培养之后,再对菌体移植,就可以在这个标准化的前提下推进研究治疗。”李挺则指出:“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人工培养难以模拟其环境,更有些微生物难以存活,或者从人工环境转到真正肠道环境中不能适应而死去,导致不能发挥作用。”但国内肠道微生物项目和产品早已层出不穷,主要用于改善肥胖、慢性病管理等。这一领域是基因巨头布局的重点。其中,博奥颐和今年推出圆梦谱肠道菌群检测,用于全面分析肠道菌群微生态(菌群多样性,益生菌、致病菌的含量等),评估糖尿病、肥胖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以及免疫力。还开发了九叶堂TM益生菌固体饮料,用于调理改善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状态。华大基因也花费八年研究肠道微生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华大基因旗下的电商平台看到,肠道营养类食品目前有女性益生菌固体饮品、益生菌粉、菊粉益生菌片、复合益生菌片,价格78元到399元不等,功能包括“平衡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环境”、“有效增殖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等。不少创业公司也在这条赛道上竞相起跑。如一周前,运用基因测序和大数据手段分析、解读用户各个部位菌群特征的hcode,完成千万Pre-A轮融资;肠道微生物检测公司量化健康去年10月完成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卡尤迪在9月初推出了肠道菌群检测产品。陈龙表示,肠道微生物的产业化存在两大挑战:一是缺乏干预工具,即便发现了菌群差异,现在也没有工具对某一类细菌进行精确操控;二是因果关系还存在争议。部分人认为肠道菌群的差异与人体健康相关,但不是因果关系,因为宿主的人体基因型决定了哪些肠道细菌可以共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解肠道微生物产业化:粪菌移植研究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