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五种常见的疫苗接种错误!
昨天下午四点半,一对焦虑的父母带着不满一岁的宝宝来到我的诊室。把他们带进诊室坐下后,宝宝父母开始向我讲述就诊原因。原来,宝宝刚满8个月,今天按时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打疫苗,原本该接种麻风二联疫苗,但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错打成了A群流脑疫苗,而一个月前刚刚才打了A群流脑,A群流脑的说明书上又明确写着下一针的间隔时间是3个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这个错误会不会给宝宝带来严重副作用,会不会导致染上流脑这种病,会不会对健康有长期影响,以及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将这种错误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等等。根据父母提供的信息,错误疫苗的制备工艺以及理化性质,我详细地解答了父母心中的种种疑问。所幸A群流脑疫苗是死疫苗,错误接种的时间又和第一针间隔在一个月以上,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不大。听了我的讲解,父母稍稍安心了一些。一天以后的刚刚,妈妈通过微信告诉我宝宝直到现在表现正常,并给我发来了感谢的留言。
这不是我在门诊接待的第一例疫苗接种错误的咨询,以前也有宝宝被打错了疫苗来咨询的。按说这种错误不应该发生,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意识里,似乎难以想象医院里会发生打错针的事情。但现实是,医务人员是人不是神,是人都可能犯错误,医疗事故在现实中客观存在,而这其中主要的错误便是用药错误,打错针的事情也偶有发生。我在这里不是要讨论医生该如何提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以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我主要想提醒家长们关注用药安全,尤其是意识到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也可能犯错,这种错误不仅中国有,美国也有。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官网上公布的2000-2013年疫苗接种错误数据分析来看(见下图,截自CDC官网),十三年间,全美共收集到两万多例疫苗接种错误,这些错误在我们国家也常见,我把它们分享出来的目的是提醒家长们注意,作为宝宝的直接监护人,在给宝宝打疫苗前要了解常见的错误有哪些,从而在防疫站的护士给孩子注射疫苗前主动提出核对的要求,为宝宝的疫苗接种安全进行最后的把关。
按发生的比例高低排序,疫苗接种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接种程序错误
每种疫苗有固定的推荐接种程序,但因疫苗品种繁多,一些种类的疫苗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分次注射,所以很容易出现提前接种或者延后接种的错误。这在美国CDC公布的错误分组排序里排名第一。为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建议家长们在去接种疫苗之前先把宝宝要接种的疫苗时间仔细核对好,最好按宝宝的年龄做一个类似我的科普书附录里给大家分享的美国CDC推荐接种疫苗列表一样,这样到了一定的月龄,宝宝该接种哪种疫苗就一目了然了。
二,储存/分发错误
疫苗几乎都需要冷链进行储存,而且效期也相对比较短,常出现疫苗脱离了冷链管理以及注射了过期疫苗这类的医疗事故。众所周知的山东疫苗事件就是此类错误。给家长们的建议是去正规接种点接种,接种前要求核对疫苗包装盒上的效期。
三,疫苗种类错误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打错疫苗的事件就属于此类。给家长们的建议还是要打之前主动提出核对要求,确认无误再交给护士注射。
四,接种剂量错误
同一种疫苗,在不同的人群接种常常需要不同的剂量。比如乙肝疫苗,就区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种不同的剂量,开错剂量或者因为包装相像(如下图)拿错剂量都会导致这类疫苗接种错误。多说一句,包装相像的药品在临床有很多,医务人员稍不留心就可能出错,家长们一定也要有核对剂量的意识,多问医护人员一句“这是给儿童打的疫苗吗?”
五,接种部位错误
疫苗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的、有注射的,注射的里又分皮下注射的和肌肉注射的,搞混给药途径发生的接种错误也常见,比如新闻报导中的口服轮状病毒被注射到了身上,所以家长核对时也要多问一句给药途径,以提醒医务人员避免错误。
其他的接种错误还有,但一天工作下来再写文章,脑袋明显不听使唤,快转不动了,不常见的就不写了。总结一下,常见的疫苗接种错误主要集中在接种程序、疫苗储存、疫苗种类、疫苗剂量以及接种部位这五种,家长们能做的就是意识到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错,给宝宝接种之前记得核对,核对,再核对! 欢迎继续分享! 欢迎继续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