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获多方突破
艾滋病病毒核酸筛查试剂实现国产,将检测窗口期从 28 天缩短到 11 天内,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风险;300 种已知和未知病原,有了 72 小时内鉴定的筛查技术体系……记者 3 月 21 日从科技部获悉,2008 年启动的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取得显著成效。“突破一批制约艾滋病、乙肝、结核病诊防治的关键技术,使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传染病防治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说,这为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乙肝向中低流行水平转变、肺结核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比如我国鉴定发现了 H7N9 病毒、‘超级细菌’等一批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新病原体,研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性传染病的病原感染检测试剂。”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防治专项技术副总师徐建国说,国际先进水平的病原体筛查鉴定技术体系的建立,在突发疫情处置病原确认中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据悉,我国还形成了病原体分子分型监测核心技术体系,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基于传染病症候群的病原谱监测研究实验室网络,由 12 个核心实验室、91 个省市级区域重点实验室和 800 多家医院实验室组成,针对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疹、发热伴出血、脑炎脑膜炎五大症候群多病原开展监测。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突发疫情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转变。” 徐建国说,“十三五” 期间,专项将完善重大传染病诊防治体系。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刘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