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江森:一生与传染病毒作战的院士
毛江森,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江山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7年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在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1978年调至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1983~198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毛院士从事病毒学研究50年,早期主要从事病毒用细胞培养研究,与他人合作建立了可用于肠道、麻疹病毒和甲肝病毒等研究的人胚肾传代细胞(EMRN株)。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研发中,负责活疫苗免疫反应和肠道内增值研究。1960年建立了乙型脑炎病毒?鸡胚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和鉴定系统,研究了高滴度干扰素产生的条件,开拓了中国干扰素的研究工作。尔后,进行了对麻疹疫苗、抗流感药物金刚烷胺及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发现重水(D2O)能明显增加病毒的热稳定性,并阐明其机理,建立了在生物大分子中测定氚含量的简便方法。1964年著文论述过遗传信息逆转录问题,是国际上认识到信息有可能逆转录的少数科学家之一。1978年开始从事甲肝病毒(HAV)及疫苗的研制。分离出HAV,成功地对HAV进行了减毒,使其适应于二倍体细胞,由此培育出减毒活疫苗减毒株(H2株),并研制出甲肝活疫苗,1992年,卫生部批准批量生产和大规模使用,累计使用1.7亿人份,出口印度等十多个国家,为控制甲肝流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