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毒对有益昆虫的危害
原帖地址:http://biosky.haotui.com/thread-637-1-14.html 原帖发布人:cao1976昆虫病毒中有些病毒使有益昆虫-主要是家蚕、柞蚕和蓖麻蚕以及意蜂治病毒性与蜜蜂引起病毒病害,严重影响蚕茧和蜂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所以,研究昆虫病毒的发病规律并防疾病已成为保护有益昆虫,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关键。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家蚕(Bombyx mori L.)属鳞翅目、蚕蛾科。家蚕起源于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我国四川、浙江、江苏、广东的养蚕业最为发达,因病毒性疾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总蚕病损失的70-80%,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蚕病,家蚕患此病的后期常流出脓汁,内含大量的多角体病毒,俗称脓病。
多角体的形状不一,多数为四角形、六角形,多角体的大小范围在0.5-15μ之间,一般为2-6μ(图1)。病毒粒子为杆状,测定其大小为400×90nm(图2)。在病毒粒子的超微结构中,最显著的是
在粒子一端具有乳头状突起,认为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装置(图3)。
家蚕NPV的DNA含量约占病毒粒子的10%左右,在电镜下观察到此双链DNA为松弛环状分子和线形分子,有的线形分子的长度可达10u-36u。并计算出家蚕NPV-DNA的分子量为75×10 道尔顿(图4);病毒病防治 我国各蚕区对家蚕脓病的防治采取了多种措施。①培育抗病性品种,因为蚕的种间和品种间对病毒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而且此种抵抗力具有遗传性。②改善管理技术和饲料调剂,避免创伤感染,采用药剂预防。③研究化学防治。由于蚕体消化液中存在着许多抗病毒物质,特别是赤色荧光蛋白,对蚕病毒防治带来了新的前景。
2.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该病毒在1955年由江苏镇江蚕业研究所发现,一般质型多角体病毒多在细胞质中形成。
患中肠型脓病的病蚕体内存在有CPV的多角体和游离的病毒粒子。多角体形态常见的为六面体和二十面体,偶尔也有不规则的形态,大小很不均一,一般二十面体的大小为0.9-2.7μ,六面体多角体一般比二十面体者要大(图1)。
病毒粒子为球形,呈正二十面体,直径为60-70 nm具有两层蛋白质外壳,有十二个顶端,每个顶端向外伸出一根有四节组成的五角形中空的突起,具有吸附于宿主细胞和注入病毒核酸的作用,而引起病毒感染。内壳的中心为病毒的核心,约占整个病毒粒子直径的70%左右。(图2、3、4、5)
病毒病防治
家蚕CPV的病程较长,病征表现缓慢,故进行了对流免疫电泳和荧光抗体早期诊断法的研究。
①若给蚕添食或注射聚肌胞核苷酸(poly1:C)、或注射2′、5′-寡腺苷酸(2′5′-P A ),均能提高家蚕对CPV的抵抗力,可使蚕的发病指数降低40-50%。
②低剂量Co -T线辐射蚕卵,能提高蚕体对CPV的抵抗力。
③不同的蚕品种对CPV病的抵抗力也不同。
3.家蚕浓核症病毒
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
家蚕浓核症病毒(DNV)是在发现家蚕NPV、CPV和FV的基础上,从大型软化病病毒(FV)中进一步分离鉴定,而得到确认的一类新的小型软化病病毒,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的浓核症病毒属(Densovirus),我国镇江蚕研所分离得到一株家蚕浓核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1-23nm,是无囊膜的球状颗粒,为一种单链的DNA病毒。
4.家蚕软化病病毒
Bombyx mori Flacheri e Virus
家蚕软化病病毒是一种没有包涵体的昆虫病毒,我国先后在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发现该病毒。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为30nm左右,是单链的核糖核酸(RNA)。
迅速蔓延,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只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认真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