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中部的候鸟上分离出两株基因不同的H7N7禽流感毒株!
编者按:4月11日,Nature杂志子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特殊病原和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陈建军课题组的论文。该研究从从候鸟的新鲜粪便中回收了两株基因不同H7N7禽流感病毒,揭示了一些源于野鸟的该病毒基因已经引入了家禽,阐明了该病毒在接近中性的PH和低温中能持久维持感染性,但对老鼠无致病力,强调了在候鸟中长期监测该病毒的重要性。在禽流感病毒H7N7(AIV)在中国2013年初出现后,对候鸟禽流感病毒H7N9的活跃监测开始展开,且两株H7N7毒株接着从候鸟的新鲜粪便中回收;毒株来源于不同的宿主和采样地点。系统发生和序列相似网络分析表明两株毒株的一些基因紧密地与流行于家禽的AIV的那些基因有关,尽管不同基因片段在这两个毒株是相互牵连的。这强烈地表明感染候鸟的病毒基因已经引入了感染家禽的毒株。所有八个片段的一个贝叶斯系统发育重建暗示多重重组在这些病毒的进化上已经发生,尤其是在2011年末到2014年初之间。用血凝抑制试验的抗原分析显示这两株毒株与H7N9病毒特异的抗血清适度地交叉反应。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这两株毒株仍有感染性的能力被评估,且它们在接近中性的PH和低温中坚持的时间最长。动物感染实验显示该病毒对老鼠是无致病力的,且不能从老鼠的任何器官被回收。
这项研究表明低致病性、不相同的AIV流行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病毒在候鸟和家禽间的传播会增加新的史无前例的毒株出现的风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6-018-0064-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