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上海巴斯德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打印本页]

作者: rentianyixu    时间: 2016-3-24 12:24
标题: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与上海巴斯德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17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巴斯德所所长唐宏、联合所长安瑞璋、党委书记司胜利、副所长兼纪委书记蓝柯、所长助理兼科研合作处处长李斌,武汉病毒所所长陈新文、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肖庚富、副所长何长才,武汉分院院长、武汉病毒所郑店实验室主任袁志明等相关人员参加活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科技专员莫澜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陈新文和唐宏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希望两家单位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用双方现有的国际网络资源,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传染病防控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莫澜代表法国政府对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在中法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武汉病毒所和上海巴斯德所是中科院在中法科技合作领域中的重要载体,分别在病毒学和传染病防控领域有卓越的实力。双方研究人员将在感染及感染免疫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生物安全实验室推广、研究生教育和人员培训及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合作,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协同效应。




作者: rentianyixu    时间: 2016-3-24 12:24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座落于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始建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使命定位是针对人口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与公共安全的战略需求,依托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团簇平台,重点开展病毒学、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及新兴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突破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农业环境安全的前沿科学问题,显著提升在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疫苗、药物以及农业微生物制剂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技术转化能力,全面提升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应急反应能力,为我国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贡献。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病毒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实现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整体跨越,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病毒学研究机构。
  科研布局上设有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分析微生物学与纳米生物学研究中心、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与应用中心、病毒病理研究中心和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共设有34个研究学科组。拥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中-荷-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中科院农业环境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病毒资源科学数据库等研究技术平台。同时,武汉病毒研究所还是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2012年成立的武汉病毒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由分析测试中心、BSL-3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网络信息中心组成。管理系统设置综合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计划处、财务处和研究生处等五个职能部门。
  “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保藏有各类病毒1300余株。创建了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集学科性、特色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第一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武汉病毒所现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2个硕士授予点。目前拥有在读研究生253人,其中博士生124人,硕士生129人。主办的《中国病毒学》是我国生物学医学核心期刊和病毒学权威刊物,长期被美国BA、CA等国内外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在职职工266人,其中科研岗位189人,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的比例达到81%。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跨世纪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
作者: rentianyixu    时间: 2016-3-24 12: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2004年8月30日签署的合作总协议建立的研究机构。2005年7月开始运行。现任所长为艾德铭(Ralf Altmeyer)教授,联合所长为孙兵研究员。

  宗旨
  根据国家公众健康需求,通过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为公众健康服务和教育,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贡献。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人员的培训结合中国科学院和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国际化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为生物医学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任务
  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呼吸道疾病如SARS和禽流感、肝炎、脑炎等)的致病机理研究; 基于基础研究,发展公众健康事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建立生物医学技术平台;开发新的诊断技术、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开展传染病及其防控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建立企业孵化器,把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

  学科布局
  上海巴斯德所恪守使命,力争在分子病毒学和抗病毒免疫领域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作出贡献。研究的战略方向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型研究:
  -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机制;
  - 免疫应答机制和病毒感染调节;
  - 新型疫苗研发。

  科研队伍与人才培养
  研究所共有人员151人(截止2014年10月)。其中科研人员88名,包括研究员24名、副研究员9名、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26名,研究生130名、博士后14名,另有23名管理人员和26名技术支撑人员。
  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结合中国科学院和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国际化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为生物医学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