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治愈艾滋病任重道远
[打印本页]
作者:
marine0425030
时间:
2015-4-26 13:50
标题:
治愈艾滋病任重道远
天衡 发表于 2009-5-28 22:39
世界上最知名的两位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科学家一同纪念艾滋病毒发现25周年。20多年来,罗伯特.加洛博士和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吕克.蒙塔尼博士在研究艾滋病毒的努力中,彼此竞争。现在又一起站在华盛顿的聚光灯下。
加洛博士对自己的老对头、法国的蒙塔尼博士赞誉备至,称他为同僚和朋友。加洛博士谦虚地和蒙塔尼博士分享努力的成果。
他说:“是的,验血检测艾滋病毒的方法已经使用了25年。我们了解艾滋病的原因也已经25年了。这是大西洋两岸共同努力的成果。”
加洛和蒙塔尼都希望,他们共同出现在媒体面前,能有助于人们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艾滋病进行更多的研究上。
他们指出,民众对艾滋病真正威胁的了解,太自以为是了。
蒙塔尼博士说,时间流逝,要根除这种无法治愈的传染疾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有新一代的病患,他们不会因为感染艾滋病而死亡。现在的治疗方法使他们能够带着艾滋病毒,比较正常地活下去。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治愈。”
加洛和蒙塔尼都清楚地看到,甲型H1N1流感受到多少关注。但是他们说,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不过几千个,这与3千3百万艾滋病患、或者200万已经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无法相比。
这两位科学家的共同目标是找到一种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方法。这个目标在艾滋病被发现25年后的今天,仍旧是遥不可及。
作者:
marine0425030
时间:
2015-4-26 13:50
本帖最后由 marine0425030 于 2015-4-26 13:51 编辑
无烟煤 发表于 2010-2-16 11:09
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世纪瘟疫,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和基础上。
比如科技基础,与病毒学相关的观测、研究和临床手段的发展水平。
比如社会基础,民众、社会和政府对HIV的关注、认识和干预程度。
比如科研医疗基础,相关的体制、结构、组织,是否能够最大程度整合相关资源,提高效率,减少重复的部分。
很遗憾,社会的态度是冷漠、麻木、恐惧。让此问题差不多成为一个禁忌。
2.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22092/
血祸。。。值得一看的豆瓣评论
或者200万已经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
这仅仅是某一年的死亡人数
3.
从发现HIV到现在27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出对抗艾滋的方法。大家心里很容易问,政府和科学家这些年都在做什么??这一类指责的产生无可厚非,却未免偏颇。医学专家们固然因为过于相信经验,在面对HIV这种全新的病毒时认识不足,策略失当。然而更多的原因,出在HIV本身以及社会的态度上。HIV是特殊的病毒,高度的变异性、整合进宿主基因、直接对抗免疫系统,使之超出了依靠药物和疫苗的现有医学水平。有治愈AIDS希望的基因疗法和治疗性疫苗,也仅在理论和实验中,短期内难有突破。
AIDS是人类的共同灾难,如果各国不能放下民族主义,放下猜忌和名利,将会长久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解决AIDS,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目前,要减少AIDS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并着眼于未来,只有在预防和研究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心脑血管疾病一类的内因导致的疾病,怎么预防和研究也不能停止它的发生。艾滋一类的传染性疾病,在预防和研究上早一天重视,多一份努力,就能在未来减少许多灾难和投入。因此,其预防和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泰国和南非的历史和现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
对于AIDS,人们常常和道德联系起来。但这有多少合理性呢?
如果AIDS和道德有直接的关联,那么欧美人是不是比非洲人更有道德?日本人是不是比印度和泰国人更有道德?冠西、×克杰和文强是不是比黎家明和凉山人更有道德?
将AIDS和道德联系起来更多得是来源于人类的心理机制。
当人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就常常会将问题扭曲和合理化。比如遇到艾滋时,就会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感染者本身,持漠视和歧视态度,借此让自身心理平衡,获得自信、存在感和安全感。
处在谎言和轨迹中的纭纭众生,谁得艾滋其实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得AIDS,只因为家庭比较好,没有遇到坏朋友,或者因为运气好,没有遇到过车祸等需要手术的情形,或因为高××的努力,让输血的时候输到的是安全的血液,或因为遇到的人没有得A,等等。
事情不发生在一个人自己身上,谁不会去重视。这就是人类的可悲。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