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毒入侵,干扰素是机体捍卫健康所“派出”的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美国东部时间7月27日上线的最新一期《细胞》(Cell)杂志刊登了浙大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课题组筛选出一种蛋白分子,它能大大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从而促进机体对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
该发现为机体抗病毒免疫的效应机制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有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药物研发靶标。论文《甲基转移酶SETD2介导的STAT1甲基化促进了干扰素抗病毒效果》第一完成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均为浙大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干扰素的关键作用在于,它有点像发号施令的“广播站”,在病毒入侵时能调动多种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从而激活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它是机体建立抵抗病毒感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防线。在干扰素信号调控异常的情况下,会导致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
目前,人们利用I型干扰素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然而,其总体效率较低,治疗效果亟待提高。科学界认为,全面深入认识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具体机制以寻找有效防治病毒感染的免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通量RNA干扰筛选,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博士生陈坤等发现: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能够直接放大干扰素的“信号”,它直接催化干扰素下游信号蛋白分子STAT1的甲基化,调动更多的细胞参与抗病毒反应,促进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功能。
研究团队发现,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表达对于干扰素抵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发挥至关重要。而当在小鼠的肝细胞中特异性敲除SETD2基因,干扰素抑制HBV体内复制的效应就会降低。
近年来,生物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探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如何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揭示了甲基转移酶SETD2分子在促进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中的重要功能,为临床上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的研究靶标。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扰素效应信号的调控网络,揭示了SETD2分子直接催化信号蛋白STAT1甲基化修饰的新机制,为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介绍,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项目等的资助。
(文 周炜 / 图片 课题组)
来源: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virolog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