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可分为3个遗传谱系(phylogroup):狂犬病毒(RABV)、Duvenhage病毒(DUVV)、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EBLV-1)、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EBLV-2)、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ABLV)、Aravan病毒(ARAV)、Khujand病毒(KHUV)、Irkut病毒(IRKV);Lagos蝙蝠病毒(LBV)、Mokola病毒(MOKV)、Shimoni病毒(SHIBV)(遗传谱系II);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CBV)(遗传谱系Ⅲ)。每个遗传谱系中的病毒在生物特性上有所不同(致病性、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受体识别等等)。目前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表明,疫苗株(都属于遗传谱系I中的基因型1型)不能保护免于遗传谱系II和Ⅲ中的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狂犬病疫苗已有126年的历史:1885年路易·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发明第一支狂犬病疫苗首次用于人体治疗获得成功,疫苗的疗效轰动了世界。人用狂犬病疫苗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表1):(1)神经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1990s-1960s);(2)鸡胚/鸭胚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1950s-1960s);(3)原代地鼠肾/牛肾/狗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1960s-1980s);(4)1974年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上市;(5)1985年Vero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上市。2014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的狂犬病疫苗包括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PHKCV)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使用的疫苗株包括PM株、aG株和CTN-1株,其中aG株和CTN-1株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分离、建株。
2005年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强烈建议应停止使用神经组织疫苗,选择使用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包括人二倍体细胞、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Vero细胞生产的纯化疫苗,这些疫苗在暴露前和暴露后的抗体应答率大于99%,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联合使用,对暴露后高危人群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率几乎是100%;这些疫苗在工艺上差别主要在于培养病毒的细胞株、疫苗株、病毒灭活方法和下游纯化工艺。根据是否冻干又分液体型和冻干剂型。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效价必须不低于2.5 IU/剂,历史上用于生产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株包括巴斯德毒株(PAS)及其衍生株PM株、HEP-Flury株、SAD株、aG株、CTN-1株和Kelev株等。
中国曾有十几家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狂苗,初步统计目前也有七八家在上市狂苗,还有十几家企业在研发狂苗,未来中国可能又有十几家企业提供狂苗。目前中国四种细胞类型的狂苗在中国市场上均有销售。各厂家可能使用的生产细胞基质不同,疫苗株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灭活人用狂犬病疫苗,其有效成份均是灭活的狂犬病毒,免疫人体均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由于狂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因此这些不同疫苗株生产的狂苗可以对全球所有遗传谱系I的病毒提供免疫保护。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接种的疫苗厂家、剂型、批号、生产的细胞基质、疫苗株不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担心,只要按照流程接种完毕均可以起到有效的免疫保护。
在现实中,一般不建议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狂苗进行混用,主要是担心万一有副反应,不能明确是那个厂家,那个批号疫苗所引起的,不利于副反应的索源。因此只要是经批签发的狂苗,如果混用了不会对产生抗体有太大的影响,不影响免疫效果,不需忧虑。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virology.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