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标题: 中科院微生物所张蔚博士:追逐梦想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rentianyixu    时间: 2015-10-28 22:51
标题: 中科院微生物所张蔚博士:追逐梦想的人
近日,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获奖名单公布,全院共有50位青年科技人才获得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微生物所张蔚荣获该奖项。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由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设立于2008年,旨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献身科技事业,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每年奖励35周岁(含)以下、具有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青年人才50名。《中国科学报》对张蔚助理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张蔚博士在实验室

女性科研工作者是一道靓丽美好的风景。她们以踏实的作风、聪颖的头脑、敏锐的直觉、良好的协作精神,在科技领域中不断崭露头角、取得突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她,齐耳的短发,圆润的脸庞,像绿叶托着花朵,绽放美丽的笑容;她,明亮的双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温和的声音传递着独特的思想。她就是中科院微生物所张蔚博士。张蔚从小热爱自然科学,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风雨无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是一种追寻理想的姿态,而“脚踏实地”则是实现理想必须要走的路。

张蔚是一个细心培育、维护梦想的人。性格沉静而专注的她,从小就特别喜欢自然科学,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对生物界充满好奇。大学期间她读了很多著名科学家的名人传记:大师们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深深印在她心中。

2006年,张蔚由中山大学保送到中科院微生物所,满心欢喜地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征程。当时她所在的实验室才建立不久,一切都在探索中,有些蛋白表达系统还没有构建好,有些还没有开始构建。张蔚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人,有梦想在心中,远航中遇到的困难反而是奋发向上的动力。她默默地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构建真核蛋白表达系统,该项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也促进了实验室其他课题的高效率完成。

“个人的付出与集体的帮助是双重保障,自己的努力是基本前提,但是离不开导师的指引与实验室团队的合作。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张蔚说。

张蔚对未知的结果总是充满好奇。她说:“我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结果,绝不会把今天可以完成的结果拖到第二天。”为此她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遇到重大的结果更是会兴奋得睡不着觉。也正是这种好奇心,让枯燥的实验过程变得相当有趣。遇到实验不顺利的时候,她会很有耐心地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没有任何功利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张蔚挖掘着科研深处的秘密,满足着内心求知的渴望。

病原微生物是国际上竞争激烈的前沿课题,而目前世界上这方面的专家几乎都来自欧美国家。他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实验室硬件、软件都很到位,各大国际权威杂志成为了他们的主要阵地。

张蔚知道仅仅勤奋地埋头做实验是不行的。她认为,在生物学实验中还需注意细节。“同样的实验流程,不同的人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细节造成的。每一个该注意的细节都要完成好,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数据。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能通过实验记录和细节的分析找到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从而加以改进。”

就像张蔚所说的,他们参与的是国际前沿的热点问题,是“顶天”的事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有所成就,就要“立地”,就要脚踏实地。唯有脚踏实地,才可以仰望星空,实现远大的理想。

团队的力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蔚谈到,自己好几次实验遇到瓶颈,觉得没有做下去的必要,即使做下去,也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每次和高福老师交谈后,发现高老师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实验成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带领我及时渡过难关。”

张蔚谈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的带领下,实验室从做克隆、表达蛋白、点晶体到收集数据、解析结构、撰写文章,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在高效运作。“术业有专攻”,大家各尽其能,争取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遇到紧急攻关时,全体人员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在这样温暖而又强大的队伍中,张蔚汲取着营养,也享受着为其奉献的快乐。她在实验室其他人的帮助下成功地建立起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可溶性蛋白的技术,并成功表达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毒株的重要表面膜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为实验室后来发表一系列重要文章奠定了技术基础。

此外,在组会上汇报进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会有更多的人整合他们所掌握或能联系到的资源帮你解决困难。张蔚就提到她曾经攻克了一年还没有成功的难题,在一次大组会上得到了一位师姐的指点,仅用了一个月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选择自己的人生

张蔚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遇到很多理解我和帮助我的好人。我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在女儿出生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工作,让我能集中精力搞科研;也特别感谢跟我做实验的师弟、师妹,能毫无怨言地陪我加班加点,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实验任务;最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高福院士,没有他的宽容和理解,我不可能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顺利地结婚生子,组织起自己的家庭。在我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时候,也是高老师主动给我提供机会,对我的能力给予肯定,使我重拾自信,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研中,张蔚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在被问到会不会因为家庭而放弃科研时,张蔚笑了:“我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要找个轻松的工作,花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孩子,但经过权衡后,我还是决定选择自己的事业。因为我如果为了孩子而不努力搞科研的话,将来肯定会有遗憾的。我不希望以后跟自己的孩子说,‘妈妈为了你而放弃做科学家,所以希望你努力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完成我未了的梦想。’”张蔚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给孩子以普通孩子所够用的而不是最好的,让孩子为她自己的人生去努力奋斗。
来源:中国科学报






欢迎光临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http://virology.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