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检验检疫局发现国内首例库波热病毒纪实

[复制链接]

295

帖子

304

学分

4725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5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检疫有“惊” 国门无“险”
——上海检验检疫局发现国内首例库波热病毒纪实

  前不久,上海检验检疫局突然接到质检总局通报——有一名来自西非安哥拉的中国籍旅客将于第二天经上海口岸入境,因为发热症状,已被当地医院怀疑感染了黄热病。

  通报一来,上海局的工作人员在分管局领导的指挥下,上海局卫生处、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和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相关部门紧急启动黄热病防控应急预案。晚上8点30分,该名旅客刚一抵达,上海口岸检疫人员就吹响了集结号:他们兵分多路,通力配合,经过通宵达旦的检测、复核、再检测,最终确定该名旅客并非身患黄热病,而是感染了库波热(EkpomaVirus)。这也是继2015年世界报道首例库波热之后,我国首次发现该病毒入境。

      不是黄热病

  上海局卫生检疫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桢干对此仍然记忆犹新:“那天,名为‘机场口岸检疫防控’的微信群时不时响起滴滴声,这个汇集了口岸检疫领导、一线人员与众多实验室专家的微信群就像一个灵活的疫情应急指挥办公平台,大家时不时地讨论着当晚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需要注意什么,样本的采集转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实验室检测需要准备几套方案等。”

  这位旅客在机场刚一落地,检疫人员就把他和另外来自安哥拉的十多名同机旅客一并带至专用旅检通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医学排查,同时采集了有症状旅客和密切接触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送上海局卫生检疫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

  位于上海金浜路的实验室大楼直至凌晨依然灯火通明,检测实验室李深伟博士和张子龙博士等技术人员都放弃休假赶回单位,样本凌晨1点送达后,立即进入实验室开展黄热病毒检测。与此同时,检测人员还对样本开展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等病毒学检测以及4种疟原虫等虫媒传染病项目的检测,但结果相继出炉后均显示为阴性。

  既然黄热病毒检测结果是阴性,那为何一开始安哥拉当地医院就直接怀疑是黄热病呢?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主任章琪和田桢干在实验室内反复讨论:会不会还有别的病毒风险?他们决定,用另一种不同的引物探针试剂进行复核检测,2小时后,实验室再次传出消息,复核结果仍然是黄热病毒阴性。

  竟是库波热

  通宵未眠的田桢干红着眼睛在走廊里来回踱步,“发热肯定是有原因的,患者发热是什么东东引起的呢?”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想到了实验室检测的“定海神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于是紧急联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启动双方合作机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样本按照未知病原体测序流程进行筛查。测序检测发现:该病原基因序列与尼日利亚Ekpoma病毒的同源性为96.5%。

  “通过对病人的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他曾经被‘库蠓’叮咬,3周后才出现症状。发热表现为上午体温正常,下午有低热,凌晨高烧至40℃,早晚体温有波动。库蠓是一种寄生在灌木林的吸血小虫,容易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田桢干告诉笔者,“Ekpoma病毒于2015年首次被发现,这次是全球第二次发现该病毒,因为是库蠓传播、体温波动,所以我们把它中文命名为库波热。”

  病毒的三道“鬼门关”

  库波热致病性可能比黄热病轻微,看起来这一仗似乎是虚惊一场。事实是,上海局对于国外流行而国内暂未发现的病毒一直都抱着“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的检疫理念。

  据悉,上海局从2010年保障世博会开始,就建立起了一套“检疫查验综合管理系统”。作为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体系的支撑系统,该系统就像为国际间流行的传染病疫情种类建立了一本本“护照”:哪里是哪种流行病的高发区域,旅客来自哪里,接触过什么东西,都会被系统进行辅助判断,根据权重值大小提示要重点筛查哪些传染病,指导口岸一线检疫人员工作。更奇妙的是,这套系统完全是开放的,国外新发的传染病和相关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都可以随时加入其中。

  去年4月,质检总局派出黄热病防疫组远赴西非,对劳务输出到当地的中国公民进行黄热病疫苗接种,并与当地医院和卫生部门建立联系,变被动接收疫情为主动检测、监管疫情。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一旦疫情发生,在病毒尚未入境之前,上海局就有充分准备,预先筑牢第一道防线。

  而当病原体一到境内,田桢干和他带领的团队早就为它们准备好了三道“鬼门关”:第一道是“高通量”检测,田桢干建立的“高通量检测芯片”,只需一次加样,就能在2小时内迅速筛查几十种病原体;第二道是“精准快”,对于高通量检测出的已知病毒进行针对性核酸检测;第三道正是更先进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于高通量未能判定的病毒来说,宏基因就像是茫茫大海里的雷达,能够像“大海捞针”一样,通过比对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基因库,迅速锁定病毒最可能的种属。

  据悉,经过抗疟药物治疗,患有库波热的入境旅客已经恢复了健康。田桢干还与病人互加了微信,以便实时随访。他告诉对方,如果再赴西非时要将当地叮咬过他的虫子拍照留档,哪怕是拍不到虫子,也要拍下它们寄生的灌木林树叶,以便专家进行深度分析。

  “2015年世界发现首例库波热病毒时,文献报道培养病毒没有成功。这次,我们打算寻找适合的细胞系来培养病毒加以研究,因为库波热患者无症状的带毒时间长达3周,库蠓在中国又分布很广,存在入境传播的风险。”田桢干说。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3 07:47 , Processed in 0.08793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