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共享] 中国CDC病毒病所1999-2003年病毒学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154

帖子

172

学分

7243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17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转自于旧论坛:http://biosky.haotui.com/viewthr ... 26amp%3Btypeid%3D64 楼主:minw_12
---------------------------------------------------------------------------分割线------------------------------------------------------------------------------------------------------
呵呵,旧账号进不来了,新注册的帐号,为了加分,把我考博时辛苦整理的精华都传上来给大家了,版主给我加分啊

2003
1. 病毒受体发生与进化∨
2. 什么是新型疫苗,新型疫苗有哪些种类?∨
3. 简述抗病毒化学药物的作用机理。∨
4. 病毒病血清学诊断的原理∨
5. 简述和生物恐怖相关的病毒种类及其中哪些已有可以用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6. 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
7.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结构和表达产物∨
8. 痘苗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
9. 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主要分布在哪些病毒科,属,这些病毒科,属的特点∨
10. 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11. 正在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999
12. 病毒学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论21世纪病毒学发展趋势?
13. 简述病毒基因组的特点及其复制机理∨
14.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主要影响有哪些?举例说明∨
15. 简述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机理∨
16. 哪些病毒与人恶性肿瘤有关?其主要依据和可能的致癌机理是什么?∨
17. 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病毒病有哪些?请根据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和血液等传染途径各据一例(5种)说明其主要流行特点。
18.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19. 我国正在使用的病毒疫苗有多少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000
20. 什么是病毒的温度敏感变异株(ts-)如何获得?
21. 简述病毒性疫苗的三个发展阶段,各列举两例疫苗并说明用途。∨
22. 如何测定RNA病毒的核苷酸序列?
23. 简述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
24. 动物病毒的分类原则是什么?∨
25. 简述病毒寡核苷酸的指纹图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26.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Tc)是如何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27. 简述已发现的肝炎病毒的性状及感染特点∨
2001
28. 我国目前已批准的病毒疫苗有哪些?哪些为减毒活疫苗?∨
29. 举例说明一种DN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30. 简述造成病毒细胞嗜性的机制∨
31. 动物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2. 某地区发生了大规模腹泻爆发,专家初步断定为病毒感染所致,作为病毒学专家,你如何对其进行全面鉴定以确定该病原为何种病毒?∨
33. 列举两种与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有哪些资料证明其相关性?∨
34. 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试述各型肝炎的病因,病毒的基因组特点和传播途径。∨
35. 常见的病毒载体有哪些?请简要叙述两种不同病毒载体的构建原理。∨
36. 简述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原理。∨
2002
37. 决定动物病毒感染时细胞嗜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38. 试从免疫学原理角度,简要分析活疫苗(包括减毒或活载体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在病毒病预防种的优越性。∨
39. 什么是virokineviroceptor?简述它们是通过哪些作用途径和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的?
40. 病毒载体包括哪几类?有何用途?∨
41. 各列举3种不同的正链RNA和负链RNA病毒,并各选一种简要介绍其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分类:
一. 和疫苗有关的:
1. 什么是新型疫苗,新型疫苗有哪些种类
答:是相对于传统疫苗而言的。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用天然病毒的某些成分制成的亚单位疫苗。
    新型疫苗主要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及蛋白工程疫苗),遗传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等。
   ⑴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主要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特点:产量大,纯度高,安全性好,不但可用来替代常规方法生产的亚单位疫苗,还可以用于那些病原体难于培养或有潜在致癌性,或有免疫病理作用的疫苗研究。缺点是免疫效果较差。解决方法是:载体,佐剂,聚团化等。
例:乙肝
   ⑵ 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是指利用微生物做载体,将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微生物体中,使用能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特点:多为活疫苗,重组体用量少,抗原不需纯化,免疫接种后靠重组体在机体内繁殖产生大量保护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保护反应,载体本身可发挥佐剂效应增强免疫效果。
     缺点:感染过,已有免疫力,不易繁殖,影响免疫效果。
     非复制性载体:可表达保护性抗原,不产生可感染性后代,高度安全性。多价疫苗。
     例:痘苗病毒天坛株:甲肝,乙肝,麻疹,EBV,HIV
   ⑶ 核酸疫苗:是指使用能够表达抗原的基因本身即核酸制成的疫苗。对于抗原复杂,免疫保护机理不清的复杂微生物疫苗的研究极为有用。
     特点:易于制备,便于保存,可多次免疫,并且容易制成多联多价疫苗。
     缺点:外源核酸是否会整合到染色体中引起癌变,能否引起免疫病理作用,在人体中核酸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度普遍较弱。
   ⑷基因缺失活疫苗:使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去除与毒力有关基因获得的缺失突变毒株制成的疫苗。
     特点:突变性状名确,稳定,不易返祖,安全有效。例:兽用伪狂犬疫苗。
⑸ 蛋白工程疫苗:是指将抗原基因加以改造,使之发生点突变,插入,缺失,构型改变,甚至进行不同基因或部分结构域的人工组合,以期达到增强其产物的免疫原性,扩大反应谱,去除有害作用或付反应的一类疫苗。
⑹ 遗传重组疫苗:是指使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弱毒和野毒混合感染,筛选对人不致病的,但又含有野毒株的强免疫原性基因片断的重组毒株。适用于分节段基因组的病毒。
  例:甲型流感。
⑺ 合成肽疫苗:是指使用化学方法合成能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多肽制成的疫苗。适用于由连续氨基酸序列组成的抗原表位。
   特点:纯度和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长期在常温下保存。
   缺点:抗原性单一,免疫原性弱,联合使用,还要提高免疫原性。
   例:乙肝病毒前S蛋白。
⑻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是指使用与特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相近的抗抗体(ab2)做抗原制成的疫苗。可能应用于常规方法很难获得的抗原。
⑼微胶囊可控缓释疫苗:是指使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是疫苗释放系统。
2. 简述和生物恐怖相关的病毒种类及其中哪些已有可以用病毒疫苗进行预防
答:用作生物武器的病原菌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 有很高的毒力,人员伤亡率高;
第二, 有极高的传染性,常为气溶状态的吸入性传播,更严重的是可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第三, 有较强的对外环境的抵抗力和运输和投放手段。
可能用于生物武器的病菌种类:
25种病毒;(天花,SARS,埃博拉,庚肝,HIV, 甲型流感,禽流感
13种细菌;4种立克次体;一种衣原体;2种真菌;3种原虫;?种基因重组的病毒或细菌。
3. 正在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4. 我国正在使用的病毒疫苗有多少种?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正在使用的病毒疫苗有10多种,
主要还是以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主。其中,减毒活疫苗主要有:小儿麻痹(OPV,麻疹,乙型脑炎,甲肝,风疹,腮腺炎,腺病毒,水痘,黄热病,轮状病毒腹泻,痘苗。
灭活疫苗有:小儿麻痹(IVP),乙型脑炎,甲肝,流感,狂犬,流行性出血热。
亚单位疫苗:乙型肝炎。
5. 我国目前已批准的病毒疫苗有哪些?哪些为减毒活疫苗?
  答: 我国正在使用的病毒疫苗有10多种,
主要还是以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主。其中,减毒活疫苗主要有:小儿麻痹(OPV,麻疹,乙型脑炎,甲肝,风疹,腮腺炎,腺病毒,水痘,黄热病,轮状病毒腹泻,痘苗。
灭活疫苗有:小儿麻痹(IVP),乙型脑炎,甲肝,流感,狂犬,流行性出血热。
亚单位疫苗:乙型肝炎。
6. 简述病毒性疫苗的三个发展阶段,各列举两例疫苗并说明用途
答:⑴经验阶段:牛痘疫苗和狂犬疫苗;
⑵传统疫苗阶段:小儿麻痹,水痘
⑶新型疫苗阶段:乙型肝炎,流脑
7. 试从免疫学原理角度,简要分析活疫苗(包括减毒或活载体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在病毒病预防中的优越性。
答: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差别在于疫苗中的病毒是活的。
    其优点是:
   ⑴ 可以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粘膜免疫在内的免疫方式,使机体获得较强的免疫保护。
   ⑵ 由于使用了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非复制型载体疫苗虽然在机体内不增殖,但可以持续表达抗原蛋白质),长时间和机体细胞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
   ⑶ 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⑷ 可以通过自然感染的途径接种,这样不仅能够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疫反应。
   ⑸ 减毒活疫苗可以通过所有病毒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⑹ 一般不需要在疫苗中添加佐剂,不需要加入灭活剂。
   ⑺ 生产过程一般不需要进行浓缩纯化。
  减毒活疫苗缺点:
   ⑴ 可能污染其他病原体。
   ⑵ 一些减毒活疫苗仍有一定毒力。
   ⑶ 传统减毒活疫苗可能毒力回复,返祖。
   ⑷ 在一些缺陷个体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⑸ 在某些时候,野毒株的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
   ⑹ 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⑺ 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二. 病毒载体,受体相关:
1. 病毒受体发生与进化
   
2. 常见的病毒载体有哪些?请简要叙述两种不同病毒载体的构建原理。
答:包括:
    ⑴ 质粒型载体:SV40载体;牛乳头瘤病毒载体;EBV复制子载体。
    ⑵ DNA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微小病毒载体;
    ⑶ 逆转录病毒载体:致瘤逆转录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首先应组建一个转移质粒,含有克隆化的腺病毒E1区或E3区片断,目的基因可插入该片段中间。该转移质粒与腺病毒DNA共转染细胞,可发生同源重组而产生新的重组病毒颗粒。
特点:
1) 腺病毒的36kb双链DNA基因组易于以重组基因技术操作。
2) 腺病毒能感染裂殖细胞及静止细胞,并指导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这对外源基因的直接体内转移十分重要。
3) 腺病毒能感染不同的细胞类型
4) 在许可细胞内病毒能有效复制,每个感染细胞可产生高滴度病毒原种,在感染后期,宿主翻译机制被关闭,完全合成病毒蛋白,因而可用于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表达
5) 在非许可细胞中,病毒基因组以附加子形式存在,并持续表达一段较长时间,这也适合于基因治疗的目的。
   
3. 什么是virokineviroceptor?简述它们是通过哪些作用途径和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的?
答:病毒编码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模拟因子:是指病毒编码的,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宿主的功能性因子相似,参与干扰宿主细胞生理代谢过程,特别是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反应的可溶性功能蛋白分子。
逃避宿主免疫的作用途径和机制:
⑴ 干扰补体反应系统;
⑵ 干扰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⑶ 调节细胞因子网络;
⑷ 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
4. 病毒载体包括哪几类?有何用途?
答:广义上,病毒载体可定义为利用真核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元件,构建的真核基因转移工具。
    病毒载体的应用主要在于:
⑴ 高水平表达特定的基因产物,如用于疫苗研制和生产多种活性多肽;
⑵ 真核细胞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如研究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及结合功能,分析分离真核基因;
⑶ 作为基因转移的工具,可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培养细胞和整体动物组织,特别是应用于基因治疗。
    目前应用的病毒载体主要分以下3类:
  ⑴ 质粒型载体:含病毒复制子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它们能够在许可细胞中以染色体外质粒(游离体,episome)形式复制,但不产生感染型病毒颗粒。
  ⑵ 假型病毒载体:含病毒复制子和病毒包装所必需的序列元件的质粒,在提供病毒反式功能的细胞中和辅助病毒存在式可被假型包装,产生感染性与母本病毒一致,但是遗传信息被修改的病毒颗粒。
  ⑶ 重组型病毒载体:通过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或体外基因操作,将外源基因表达盒插入到病毒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经修饰的病毒基因组在细胞内的复制和表达,产生具有新的性状的感染型病毒颗粒。
   
三. 病毒基因,蛋白,细胞周期等特点:
1.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结构和表达产物
答:
⑴ 病毒的一般特征:黄病毒科,直径大约50nm的球形颗粒。有包膜,核心颗粒,由核心蛋白和病毒核酸相结合。有严格的宿主寄生性:人和黑猩猩。
⑵ 基因组结构:单股,正链RNA分子,全长约9400多个核苷酸。编码一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3010个氨基酸的多肽。
⑶ 各区功能,特点,及编码产物:
   ① 5‘末端非编码区: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长度为341个核苷酸5’端大部分都是G.可以代表基因型。是PCR检测HCV RNA的靶序列。
      二级结构IRES:内部核糖体进入部位,转录起始时,依靠IRES的不依赖“帽”结构的机制,直接与未“戴帽”的分子结合来启动转录过程。
  ② 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一个前体多肽,被宿主的蛋白酶或自身NS3多肽内的病毒蛋白酶活性部位水解,形成至少10种结构及功能多肽。
  ③ 核心蛋白:P21 多个核心多肽聚合在一起结合着病毒核酸,形成病毒核心颗粒。1)其编码基因,是所有功能蛋白中遗传变异最小的,日本学者的引物特异性基因扩增法检测病毒基因型,是根据此区序列设计的。
      2)抗原性强,可诱发多数被感染者在感染早期产生抗核心抗体,可用于血清学诊断。
   ④ 外膜蛋白E1/E2:两种糖蛋白,由宿主细胞的信号肽酶水解前体多肽而得。383,746,二者形成外膜复合物,是构成HCV外膜的主要结构。
1) 高度遗传变异性:E2 N端1-27(HVR1),是HCV外膜结构的露出部位,也是表面抗原激发中和抗体最强的表位。
2) 与人受体CD81特异结合。
⑤ NS2蛋白:NS23蛋白酶的一部分,介导自身蛋白水解。8271207,二者结合部,酶的活性部位,其切割是前体多肽中最早的步骤。
⑥ NS3蛋白:丝蛋白酶,核苷三磷酸酶(NTPase)和RNA解旋酶等
1) 丝蛋白酶活性部位:保守,可作为病毒药物的设计和药物筛选的重要靶位。
2) 前181氨基酸:水解酶活性区:顺式,反式切割NS3,NS4A,NS4B,NS5A,NS5B.
3) C465个氨基酸:NTP酶,RNA酶,RNA解旋酶功能。
4) 有很强的抗原性,几乎所有HCV感染者体内都会产生较高滴度的特异性好的抗-NS3抗体,是抗HCV诊断试剂的必含成分。
        ⑦ NS4蛋白:NS4ANS4B
           NS4A54个氨基酸的小肽,N端疏水,C端亲水。其作用有二:
1) 作为辅助因子稳定NS3蛋白酶构型;
2) 通过自身的疏水区结构,使形成复合物的NS3易于结合,固定在胞浆内质网上,以发挥蛋白酶切割病毒多肽的活性。
        ⑧ NS5HCV基因组中最长的编码区,3117个核苷酸,编码NS5A,NS5B两个蛋白。        
1) NS5ANS4B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且在N末端有160个氨基酸缺失而仅有C端时,表现出较强的增强转录活性,可能诱发肝脏肿瘤方面起作用。
2) NS5A C22092248氨基酸:干扰素敏感决定区(ISDR),被认为是不同基因型的HCV对干扰素治疗反应性有差异的分子结构基础。
3) NS5A可与干扰素诱导的PKR作用,NS5B可使PKR失活,被认为是HCV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主要机制。
4) NS5B是HCV复制所必需的依赖于RNA的RNA多聚酶。
         ⑨ 3‘UTR:三部分组成:
1) 从编码病毒前体蛋白的可读框的第一个终止密码之后是30-4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变异序列
2) polyU(或polyA),20-200个不等。
3) 98个核苷酸的高保守序列,3‘X结构。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与HCV的RNA聚合酶结合,在负链RNA合成的起始阶段起关键作用。
基因区段/多肽
核苷酸位置
成熟多肽在前
体多肽的定位
SDS-PAGE
测定的大小
功能
5UTR
1-341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
转录和复制的起始
C(核心蛋白)
342857
1191/179/182
P21/p19
核衣壳
E1
9151490
192383
gp31
外膜蛋白,结合细胞受体
E2
14912579
384746
gp70
进入细胞
E2-p7
1491-2768
384-809
gp70
未知,可能是前体或结构蛋白
P7
2580-2768
747-809
P7
未知
NS2
2769-3419
810-1026
P21
NS23蛋白酶的一部分
NS3
3420-5312
1027-1657
P70
NS23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解旋酶,NTP
NS4A
5313-5476
1658-1711
P6
NS3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共同分子
NS4B
5477-6257
1712-1972
P27
复制酶成分
NS5A
6258-7600
1973-2420
P58
复制酶成分
NS5B
7601-9374
2421-3011
P68
依赖RNA RNA聚合酶
[size=10.5000pt]3’UTR
9375-9621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包装
2. SARS-CoV基因组结构特点和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的病原体: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 CoV)
⑴ 病毒的形态结构:
SARSCoV属于冠状病毒科,其基因序列和免疫学特性与已知的3个组的成员均不相同,但形态上是类似的。冠状病毒是包膜病毒,包膜上有大的间距较宽的柄状突起,形似王冠,因而得名。病毒颗粒负染后电镜下可见病毒形态呈园形、椭圆形甚至不规则形状(如肾形、鼓槌形、马蹄形等),病毒直径多为80120nm左右(图1AB)。
病毒RNA为单股正链RNA,由29751个核苷酸组成,有5’帽子和3’poly A尾,具有感染性。病毒包膜为双层脂膜,外膜蛋白包括M糖蛋白(Membrane glycoprotein)、S糖蛋白和小衣壳糖蛋白E(Small envelope glycoprotein),长而弯曲的螺旋状核衣壳结构由单一分子的基因组RNA,多分子的N碱性磷酸蛋白(Nucleocapsid phosphoprotein)以及M蛋白的羧基末端组成。
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在细胞浆内生存繁殖。由RNA基因编码利用人细胞的多聚酶和材料进行复制RNA和合成SMNE蛋白,组装成新病毒并排到细胞外,再感染其它细胞。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的显著变异以及独特的转录策略使RNA易于发生重组和变异
⑵ 病毒基因组结构: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织形式与其它冠状病毒相似,从5,端到3,依次为:5,-多聚酶-S-E-M-N-3,,和一些小的非翻译区。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
与其它冠状病毒不同的是,在S和E之间以及M和N之间有大于50个氨基酸的非结构蛋白,M和N之间还有小于50个氨基酸的非结构蛋白,同原性搜索的结果表明,这些非结构蛋白与任何其它的蛋白都没有序列的相似性。基因组中可能还有一些更小的非结构蛋白。
SARS病毒与以前的冠状病毒也明显的不同,未发现有明显的基因重排(rearrangement),在编码Rep,S,E,M或N的基因中没有大的插入或缺失。SARS Co-V 和其它任何冠状病毒在所有的基因区的基因距离都很远,这表明SARS Co-V 没有大的基因片段来源于其它已知的病毒;SARS Co-V 基因序列也不能提供这种病源的动物来源的线索。S蛋白氨基酸的突变将严重影响其毒力、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预测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与其它冠状病毒的S蛋白的同源性较低(约20~27%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并不能提供SARS病毒的受体结合特异性和抗原性特征,这也说明S糖蛋白影响SARS的发病机制,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SARS冠状病毒几个独特的特点,如S蛋白较短的锚定区,小ORFs的特殊的数量和位置,只有一个PLPpro拷贝,这表明这种病毒与以前的冠状病毒病毒有明显的不同并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SARS病毒可以和I群冠状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而非SARS病人的血清不能和新冠状病毒发生反应,实验室对病毒的测序也表明,新病毒和冠状病毒属相关,但不同于      同属的其他3组(图4),这些都说明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与冠状病毒属中其它已知的成员不同;从冠状病毒的进化关系树也可以看出,SARS病毒明显不同于同其他三个已知的冠状病毒组,可能归属于新的冠状病毒组;
3. 痘苗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
答:唯一已知的可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动物病毒,有包膜,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长约200Kbp,在感染细胞细胞质内完成复制,转录,并由病毒编码的酶及转录因子所介导。毒粒中携带了一套完整的转录系统。
4. 弹状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及其功能
答:N,NS(M1),M(M2),G,L
N:与病毒基因组RNA结合形成RNP,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的破坏;使病毒基因组RNA所处的核衣壳维持转录所需的螺旋对称结构。
M1L蛋白的辅助因子,与L蛋白相互作用构成具有完整活性的RNA聚合酶
M2:位于病毒核衣壳核病毒外膜之间,起连接作用
L:最大的结构蛋白,有多种酶活性
G:跨膜蛋白,有效的保护性抗原。
5. 简述病毒基因组的特点及其复制机理
答: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⑴ 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相差很大。
⑵ 病毒基因组可由DNA组成,也可由RNA组成,但每种病毒颗粒只含一种核酸。
⑶ DNA病毒基因组均由连续的DNA分子组成。多数RNA病毒基因组也由连续的核糖核酸组成,但有些则以不连续的核糖核酸组成。
⑷ 常见基因重叠现象,即同一段DNA可编码两种甚至三种蛋白质分子。
⑸ 病毒基因组的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不编码蛋白质。
⑹ 病毒基因组DNA序列中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成含有多个mRNA的分子(称为多顺反子mRNA,然后加工成各种蛋白质的mRNA模板。
⑺ 除逆转录病毒基因组有两个拷贝外,至今发现的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每个基因在病毒颗粒中只出现一次。
⑻ 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都是连续的,而多数真核细胞病毒常含有不连续基因。除正链RNA病毒外,真核细胞病毒基因都是先转录成mRNA前体,再经加工切除内含子成为成熟的mRNA
6. 举例说明一种DN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答:腺病毒:双链线性DNA分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基因组的早期转录,基因组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基因组的晚期转录)装配与释放
7. 各列举3种不同的正链RNA和负链RNA病毒,并各选一种简要介绍其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答:正链RNA病毒:
  ⑴ 小RNA病毒科,甲型肝炎病毒;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
  ⑵ 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
  ⑶ 冠状病毒科,SARS-CoV;逆转录病毒科,HIV-1
    负链RNA病毒:
  ⑴ 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
  ⑵ 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
⑶ 正粘病毒科:甲乙丙流感病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54

帖子

172

学分

7243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172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22:54:52 | 只看该作者
8. 简述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
答:二倍体基因,逆转录复制过程。
浆:反转录:以RNA为模板,自身编码的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酶,合成DNA链,去除杂和体中的RNA,再以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DNA链,成为前病毒。两端比RNA多出两个LTR,是在逆转录过程中形成的。
核:前病毒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5‘-LTR启动子有活性,指导基因组全长的RNA分子合成,并转录全长mRNA,及其剪切产物。
浆:mRNA,及其剪切产物翻译成病毒蛋白,并核全长的病毒基因组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
9. 什么是病毒的温度敏感变异株(ts-)如何获得?
   
10. 简述已发现的肝炎病毒的性状及感染特点
答:⑴ 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球形,正20面体,直径27nm,无包膜,正链RNA病毒。不洁饮食感染,复制慢,病毒滴度不高,一般不出现慢性肝炎和长期持续排毒者。
    ⑵ 乙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B virus):3种病毒颗粒:22 nm的小球外膜颗粒,40-100 nm长,22 nm宽的管形颗粒,完整的42 nm的Dane颗粒。
基因组特点:独特的复制方式,病毒合成以RNA中间体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DNA链。
  ① 不完全双链环形DNA结构,3.2kb;
  ② 利用重叠的ORF编码多个蛋白质;一个ORF,如C-ORF,可转录两种RNA,前基因组RNA和C-Mrna,一种mRNA(如2.1kb mRNA),编码两种蛋白质(外膜中,主蛋白);
  ③ 所有调控序列均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内;
  ④ 基因序列具有多变性。
传播特点:传染源主要是慢性无症状携带者与乙型肝炎病人。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① 母婴围产期传播。
  ② 输血及血源传播。
  ③ 以性接触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
      ⑶ 丙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C virus):属于黄病毒科,直径为50nm的球形颗粒。有包膜,基因组为9.4kb的单股,正链RNA分子。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外膜蛋白高突变性,复制水平低。输血传播。
      ⑷ 丁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D virus):缺陷病毒,HBV伴随病毒。为直径36nm的球形颗粒,外被HBV表面抗原,基因组为单股负链环状RNA,
      ⑸ 戊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E virus):正20面体,无包膜的球形颗粒,直径为32nm。形态学分类属于杯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7500多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个ORF。3与1,2重叠。肠道传播。
      ⑹ 庚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G virus): 基因组为9373个碱基的RNA。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此,庚肝病毒可与丙肝或乙肝病毒同时感染。

11. 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试述各型肝炎的病因,病毒的基因组特点和传播途径。
12. 引起病毒性出血热的病毒主要分布在哪些病毒科,属,这些病毒科,属的特点
       答:⑴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的汉坦病毒。科特点:有包膜病毒,毒粒呈球形,大小为90-100nm,基因组为单负链RNA,分节段,细胞质内复制。
          ⑵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科特点:有包膜病毒,毒粒呈球形,大小为45nm,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细胞质内复制。
          ⑶ 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埃博拉病毒:病毒体呈丝状或多形性,基因组为单负链RNA.
13. 哪些病毒与人恶性肿瘤有关?其主要依据和可能的致癌机理是什么?
14. 列举两种与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有哪些资料证明其相关性?
        答:⑴ HBV与原发性肝癌(HCC):HBV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300倍。证据:
               ①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从世界范围的地区分布来说,HBsAg慢性携带者的流行情况与HCC的年发病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② HBV在土拨鼠中可以引起实验型HCC,转基因小鼠试验亦表明HBV的X基因高水平持续性表达能够诱发HCC 的发生。
               ③ HBsAg阳性的HCC患者不论从癌组织建立的细胞株还是肿瘤细胞中大都可以发现整合的HBV DNA系列。
               ④ HBV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X蛋白及preS/S蛋白)对原癌基因,抗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基因(如:P53,pRB,TGF-α,IGFⅡ,ras,myc,fos等)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15. 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病毒病有哪些?请根据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和血液等传染途径各据一例(5种)说明其主要流行特点。


四. 研究方法相关的:
1. 病毒病血清学诊断的原理
经典血清学方法:最常用的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等。
现代免疫学技术:免疫荧光(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放免测定(SPRIA),蛋白印记(WB)等。
原理:
① 中和试验:是病毒型特异性反应,其原理是特异性的中和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结合后,使病毒不能吸附于敏感细胞,失去感染能力,可以反应质和量两个方面,即中和一定量病毒的感染力必须为有一定效价(滴度)的免疫血清(抗体量)。
特点:能检测中和抗体,又能鉴定病毒的型别,试实验室常用方法,但操作复杂,需要用组织细胞,动物或鸡胚,出结果的时间也比较常,比其他血清学试验费工费钱。
② 补体结合试验:是病毒属特异性反应,其原理是特异性病毒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能结合补体。
  特点:比中和试验省时省力,一般24小时可出结果。初筛。
③ 细胞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病毒型特异性反应,其原理是某些病毒和病毒血凝素能选择性的引起个别种类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当加入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种凝集现象即被抑制。游离抗原
  特点:比补体结合试验敏感,特异性强,并且操作简便,快速,节省时间,常被采用。但有血凝的病毒不多,故不是所有的病毒都能利用此法检测。
④ 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有些在细胞内繁殖的病毒有吸附红细胞的作用,当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作用细胞后,这种吸附现象即被抑制。病毒抗原固定在细胞内。
  特点:常用于产生血凝效价低的病毒的检出和鉴定。
⑤ 免疫荧光试验:有些荧光素(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能和抗体分子结合,并且不丧失抗体的活力,仍能和相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有荧光素的参与,借助于荧光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胞内发荧光的病毒抗原和存在的位置,从而察知相应的病毒抗原。间接法可以检测抗原,也可以检测抗体。
  特点:简便,敏感,特异。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促反应的敏感性而建立的。某些酶标记于抗体或抗原形成的酶标记物,既具有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活性,又保留了酶的酶促反应活性,试验中待测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已知的固相抗原或抗体结合,然后与相应的酶标记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加入底物后在酶作用下产生颜色反应,通过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酶促反应的强弱即可定性或定量检测待测抗原或抗体。
  特点:ELISA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诸多优点,同时易为PH,温度,反应时间,抗原和酶标记物浓度,载体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
⑦ 固相放免测定(SPRIA):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具有高度的示踪敏感性,同时不改变其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当其与待测抗原或抗体结合后,通过测定放射性强度即可达到定性或定量检测的目的。SPRIA是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材料表面,然后与待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及标记物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了连接在固相表面,经洗涤去除游离试剂,测定固相部分的放射性强度即可定性或定量测定病毒抗原,抗体。
  特点:RIA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达纳克至皮克水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大多数病毒都可以利用其检测,但是,其存在放射性污染及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等问题,特别是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的危害,试验中应特别注意,其应用正逐渐为ELISA等方法替代。


2. 如何测定RNA病毒的核苷酸序列?
答:将mRNA反转录成cDNA,分子克隆,测定该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3. 简述病毒寡核苷酸的指纹图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五. 病毒和细胞的相互作用:

1. 简述抗病毒化学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有以下3种:金刚烷胺类;核苷类;其他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⑴ 影响病毒脱壳。如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可阻断病毒外膜与细胞受体结合后的融合,使病毒不能脱壳,因而病毒核酸不能释出,复制。
  ⑵ 影响核酸合成:包括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
     ①竞争性抑制剂:均为核苷类似物,核苷类药物与载体蛋白的结合竞争性抑制了天然核苷的转运。作用方式为:
1) 在病毒DNA复制释掺入DNA分子,形成无感染性病毒。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
2) 抑制病毒编码的DNA多聚酶和DNA合成。无环鸟苷。
3) 药物对病毒的多种酶有抑制作用。三氮唑核苷。
4) 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叠氮胸苷。
        ②非竞争性抑制剂:直接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膦羧基甲酸钠。
      ⑶ 抑制病毒装配,释放:金刚烷胺。
2. 抗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
答:⑴ 根据抗体的结构分为:
① 仅仅由CDR组成的最小抗体分子识别单位;
② 由抗体轻链和Fd组成的Fab抗体;
③ 由VH,VF组成的scFV抗体;
④ 由Fab或scFV组成的双价抗体;
⑤ 由不同抗原的两种特异Fab抗体组成的双特异性抗体等。
⑥ 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催化抗体;细胞内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双功能抗体抗原化抗体;重组全人IgG抗体。
      ⑵ 研制成功的和正在研制的治疗用人源病毒重组抗体:
        ①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重组抗体;
②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抗体;
③抗汉坦病毒重组抗体;
④抗单纯疱疹病毒重组抗体;
⑤抗乙型肝炎病毒重组抗体;
⑥抗丙型肝炎病毒重组抗体;
⑦抗狂犬病毒重组抗体;
⑧其他抗病毒重组抗体;流感,甲肝,埃博拉
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重组抗体;

3.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主要影响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1)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细胞浸润;靶细胞破坏
2)    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某些   产物,抑制或阻断细胞自身的合成代谢,同时,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增高,释放大量水解酶于胞浆中,促进细胞溶解
3) 可改变细胞的膜抗原。腺病毒
4. 简述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原理。

5. 简述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机理
答:包括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两种,两者相辅相成,病毒侵入机体后,获得性免疫应答需要一周左右的延迟相,而天然免疫应答是即时性的,没有病毒特异性,也没有记忆效应。
⑴ 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
① 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途径;
② 抑制胞内病毒的繁殖;
③ 清除被感染的细胞;
④ 启动抗病毒的获得性细胞免疫。
⑵ 抗病毒获得性免疫应答:包括抗体,T,B 细胞等。
① 抗原呈递: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毒颗粒,处理病毒抗原,和MHCⅡ分子结合,呈递于细胞表面,和B7分子一起,被特异的辅助T细胞的TCR和CD28识别,活化TH,分泌IL-2等细胞因子
② 体液免疫:-TH-Ag-BCR—BC,BC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IgG2a.阻断病毒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③ 细胞免疫:被感染的细胞通过MHCⅠ将病毒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特异的Tc利用其特异性受体TCR和CD8协同,识别MHCⅠ和病毒抗原复合物,产生第一刺激信号;活化TH,分泌IL-2等细胞因子,作为第二刺激信号,活化Tc,对被感染的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作用。穿孔素,和丝氨酸蛋白酶。

6. 细胞毒性淋巴细胞(Tc)是如何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答:被感染的细胞通过MHCⅠ将病毒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特异的Tc利用其特异性受体TCR和CD8协同,识别MHCⅠ和病毒抗原复合物,产生第一刺激信号;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毒颗粒,处理病毒抗原,和MHCⅡ分子结合,呈递于细胞表面,和B7分子一起,被特异的辅助T细胞的TCR和CD28识别,活化TH,分泌IL-2等细胞因子,作为第二刺激信号,活化Tc,对被感染的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作用。穿孔素,和丝氨酸蛋白酶。
7.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⑴ 病毒的分离鉴定: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
确证试验,阳性率低,时间常。
   ⑵ 经典血清学方法:最常用的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红细胞吸附试验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等。
⑶ 现代免疫学技术:免疫荧光(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放免测定(SPRIA),蛋白印记(WB)等。
⑷ 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PCR。
敏感,快,假阳性高。
5)电镜
8. 简述造成病毒细胞嗜性的机制
答:病毒对细胞的吸附蛋白和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决定的。
细胞内的因素和病毒进入的途径也是影响病毒特异性的重要因素。
⑴ 不同病毒可以使用同样的细胞表面结构作为受体,如唾液酸时冠状病毒,正粘病毒(流感A,B)呼肠孤病毒的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许多病毒抗原与一个以上的受体分子起反应,单个病毒抗原结合与不同的受体,从而或是启动一个单个的细胞吸附蛋白或是启动不同的蛋白质。如:HIV病毒可以gP120膜蛋白结合与CD4和半乳糖神经酰胺。
⑶ 病毒初始吸附和进入目的细胞以及病毒从细胞到细胞的播散可能使用不同的细胞表面蛋白。
⑷ 许多病毒吸附后进入细胞并发生扩增,有膜的病毒则依靠病毒膜蛋白与细胞融合最终进入细胞,而无膜的病毒进入细胞,与病毒的某些蛋白有关。
9. 决定动物病毒感染时细胞嗜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六. 病毒的分类,进化,及其他:

1. 病毒学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论21世纪病毒学发展趋势?
答:4个阶段:
(1) 经验阶段:包括公元十世纪直到1892年Ivanowski发现病毒,大约900年历史。取得的重大成就有:我国的人痘疫苗,英国的牛痘疫苗还有法国的Pasteur发明的狂犬疫苗。这些成就都是在人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科学水平上,在对病毒的本质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根据防病的需要,总结实践的经验儿获得的。
(2) 机体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包括1892年至20世纪40年代。1892年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1915年-1917年,噬菌体的发现,使人们开始认识病毒的本质,这一阶段主要使采用敏感动物(如小白鼠)和胚胎(如鸡胚)来研究病毒,并分离鉴定了近百种病毒。同时,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的繁殖,发病机理和免疫反应等。这一时期,病毒学虽用很大的发展,但尚未形成独立学科,还是微生物的一个分支。
(3) 细胞水平研究阶段:本世纪40-60年代,组织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病毒学的发展。相继分离出上百种对动物不敏感的新病毒(如:腺病毒)大大扩展了病毒学研究的范围。
组织培养的技术还用于研究病毒的复制和遗传,使对病毒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批安全,经济,有效的组织培养疫苗诞生了;进行了大量的病毒的基础研究。
这一时期,病毒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为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0年代初,问世了病毒学的专门学术刊物。
(4) 分子水平研究阶段:1953年以来,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病毒学的研究焕然一新。
(5) 21世纪医学病毒学研究趋向:
    ① 病毒遗传学和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②病毒感染分子机理的研究;(SNAPs)
    ③病毒病免疫机制的研究;
    ④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的研究;
    ⑤病毒疫苗的研制;
⑥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⑦病毒基因组元件的研究;
⑧病毒病诊断和微阵列技术;
⑨新病毒的发现;
⑩防御生物恐怖的研究。
   
2. 动物病毒的分类原则是什么?
3. 动物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病毒分类:是将自然界存在的病毒种群,按照它们的性质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加以归纳分类,以了解病毒的共性与个性特点。
现代病毒分类依据:病毒的核酸型,毒粒的大小,形态,衣壳对称性,衣壳子粒数,有无包膜,对脂溶剂的敏感性,媒介宿主种类等进行分类。
动物病毒学家率先采纳了林奈的命名系统,使用科(viridae),亚科(virinae),属(virus),种的分类法。
⑴DNA病毒:
  双链有包膜: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天花病毒 (vaccinia virus)
              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α-疱疹病毒亚科:人疱疹病毒-1属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Ⅰ)
              嗜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具有不完全双链 HBV
  双链无包膜: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人腺病毒2型
              乳多泡病毒科(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属:乳头瘤病毒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单链无包膜: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依赖病毒属 腺病毒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⑵ RNA病毒:
           双链无包膜: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人轮状病毒
(Human rotavirus)
           单链有包膜:
基因组正链:披膜病毒科(Togoviridae):风疹病毒属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                                                                                                                   黄病毒科(Flaviridae):黄病毒属 黄热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丙型肝炎病毒(HCV)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 SARS
            基因组负链:正粘病毒科(Ox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属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
            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麻疹病毒属 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砂粒病毒科(Arenaviridae):砂粒病毒属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 汉坦病毒  
(hatann virus)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有DNA步骤: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
单链无包膜: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Human poliovirus 1)
                                         肝病毒属 甲型肝炎病毒
            嵌杯病毒科(Caliciviridae):嵌杯病毒属 猪A型水疱疹病毒
     概括动物病毒的分类资料,有以下特点:
        ⑴ 大的DNA病毒,如痘病毒,在胞浆内增殖,所有RNA病毒也都在胞浆内装配;其他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复制,病毒颗粒也在细胞核内装配;小DNA病毒科,如腺病毒伴随病毒(AVV)的增殖,还必须依靠腺病毒的增殖来完成。
        ⑵ 不同病毒增殖时对宿主大分子代谢的影响不同。
           病毒复制对宿主细胞影响: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
                                   抑制宿主RNA的合成
                                   抑制宿主DNA的合成
                                   抑制宿主细胞的功能。
       ⑶ 除痘病毒外,大多数有包膜的病毒对脂溶剂和热不稳定。
       ⑷ DNA病毒的宿主感染范围与颗粒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愈大者宿主感染范围愈广,愈小者宿主感染范围愈小。
       ⑸ 病毒颗粒越小,所含核酸比重越大,浮密度越大,而沉降系数越小。

4. 某地区发生了大规模腹泻爆发,专家初步断定为病毒感染所致,作为病毒学专家,你如何对其进行全面鉴定以确定该病原为何种病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5 07:11 , Processed in 0.11303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