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psvirus 于 2015-8-6 15:18 编辑
抵抗登革热:蚊子能否不辱使命
位于广州市的“世界最大蚊子工厂”,每周生产出50万甚至上百万只“绝育”蚊子,并送往广州沙仔岛释放,科学家交给这些蚊子新的任务:通过“消灭”它们的后代来阻断登革热的传播。 今年3月12日起,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在沙仔岛陆续释放“绝育”蚊子。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则采用改造雌蚊基因的方式将雌蚊“变性”。这项研究为控制蚊子性别的策略提供了依据,即可以将吸血鬼雌蚊转化成无害的雄蚊。 早上7点半,一辆载着几百个塑料圆桶的机动三轮车再次出现在广州市沙仔岛,而岛上的居民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他们知道这是来放蚊子的。
“每个桶里装着500只左右的白纹伊蚊雄蚊,圆桶纱网上的棉花团浸泡着糖水,在释放前给蚊子最后补充一次能量。”据报道,这些蚊子来自“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科学家们在这里赋予了白纹伊蚊新的使命——抵抗登革热。
试验:用蚊子打败蚊子 “秘密武器”沃尔巴克氏体 2014年,广东省暴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确诊病例43010例,超过历史病例总和。为此,广州市准备第二年春季在南沙区沙仔岛试验一种新登革热防控方式。今年3月12日起,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团队,在沙仔岛陆续释放“绝育”蚊子。
这些不是一般的蚊子,它们身上携带着名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微生物。
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能够经卵传递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它的演化史可能只有不到一亿年,但这小小的一个属,以蛮横的传播方式,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 科学家研究发现,蚊子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后,登革病毒就无法在其体内繁殖和传播,携带了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后,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的胚胎无法顺利发育,而不能产生后代蚊子。由于雌蚊一生只能交配一次,因此,通过大量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Cl)的雄蚊,野生雄蚊与雌蚊交配几率大大降低,从而可大量降低蚊虫的后代数量,以达到抵挡“登革热”的作用。
蚊子工厂还需扩大产能 接种沃尔巴克氏体的绝育雄蚊释放后的监测任务又该如何进行呢?奚志勇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验室里有专门针对沃尔巴克氏体的分子诊断环节,有(沃尔巴克氏体)的话,就有一条条闪亮的带子,没有的话就是空白。”由此,奚志勇团队可以清楚地检查出这些蚊子有没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以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有多少,“这样就能知道外面的比例控制得怎样。”
6月份之前,团队对当地野生蚊子的控制效果达到70%以上,但随着降雨的增多,野生蚊子数量陡增好几倍,为维持优势比例,“绝育蚊子”的释放量也要跟着翻倍。 由于产能不足,7月17日,新蚊子工厂正式启用。原来100多平方米的生产空间扩大到3000平方米,生产蚊子的规模从每周20万—30万只,提高到每周50万—60万。媒体报道称,目前4个车间只用了1个,如果全部开足马力,产量可达每周上千万。
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