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科学家揭示寨卡病毒的基因进化过程

[复制链接]

883

帖子

822

学分

7696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2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7 09:5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华盛顿4月15日电(记者 林小春)中美科学家15日在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刊文指出,自1947年首次发现寨卡病毒以来,此病毒基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项研究有助了解为何寨卡病毒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症与其他出生缺陷。

为了解寨卡病毒的基因进化历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41株寨卡病毒毒株,其中30株来自人类、10株来自蚊子、1株来自猴子。结果发现,虽然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但人类毒株与蚊子毒株存在很大不同。

研究还表明,非洲系毒株与亚洲系毒株也存在显著差异。和从当前疫情中分离出的人类毒株最相似的,是1966年在马来西亚蚊子身上发现的毒株,而不是1968年的尼日利亚毒株,这说明当前的毒株可能是从亚洲系毒株进化而来。

负责研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程根宏告诉新华社记者,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与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也曾暴发寨卡疫情。他们的研究显示,1966年的马来西亚毒株很可能是密克罗尼西亚毒株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毒株的“老祖宗”。

研究发现,当前流行的毒株与法属波利尼西亚毒株更相近,这意味着现在流行的毒株很可能直接来自于法属波利尼西亚。这一结论与今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相似,即寨卡病毒很可能于2013年5月至12月间,由来自法属波利尼西亚的航班携带进入巴西。

最新研究还显示,亚洲人类毒株与非洲蚊子毒株之间存在最大差异的是一个病毒关键蛋白,这说明病毒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程根宏说:“这些变化至少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寨卡病毒能在美洲人口中快速传播,这些突变可能使病毒更有效地复制,逃避免疫反应并侵入新的组织。”

研究人员将继续分析现在流行的寨卡病毒毒株,寻找潜在的药物和疫苗研制标靶。程根宏说:“我们希望这项工作为科学界加速对寨卡病毒的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在2007年密克罗尼西亚及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疫情暴发前,寨卡热病例只在非洲与亚洲有零星发生。这种病毒不仅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性行为及母婴传播。虽然绝大多数感染者病情温和,但孕妇感染后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与其他出生缺陷,这改变了人们对蚊媒病毒的传统认知。


来源:http://www.gov.cn/xinwen/2016-04/16/content_5064826.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3 18:31 , Processed in 0.09028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