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各国,疫苗事件也曾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他们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针对受害人,政府又有怎样的救济制度?面对心生恐惧、拒绝为孩子注射疫苗的家长,各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又是如何利用疫苗来提高儿童存活率的?
美国:疫苗监管经验最丰富、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反疫苗运动
近二十年,美国反疫苗运动一直都存在,美国人争论的是该不该给孩子注射疫苗。这场运动的起因是人们相信“麻风腮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引起孤独症”。由于麻风腮疫苗第一次接种是在孩子一岁左右,孤独症的症状出现是孩子在一岁到三岁之间,这个时间上的巧合引起了家长们对疫苗的疑虑。
而真正的导火索是一篇学术文章。1998年,英国肠道学家Andrew Wakefield在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麻风腮疫苗会引起肠内发炎,进而导致孤独症的文章。当美国的民众看到这篇文章时,他们对麻风腮疫苗就有了抵抗的心理。加上麻风腮疫苗里含有防腐剂硫柳汞这种神经毒素,美国民众更确信麻风腮疫苗会损伤幼儿的神经系统,导致孩子们患上孤独症。
从那之后,流言开始在美国传播,一些律师和记者也开始参与进来,向美国政府与相关研究机构开火,质疑美国政府和研究机构为了大型制药公司的利益而为其辩护,从而隐瞒疫苗的危险性,并夸大其作用。
后来,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麻风腮疫苗并不会引起孤独症。Andrew Wakefield的文章也因为严重的学术纰漏,在2010年时被《柳叶刀》杂志撤下,作者本人的行医执照被吊销。同时,硫柳汞早已禁用,美国高等法院也否决了儿童自闭症患者家长对实施疫苗接种结构和疫苗生产厂商的起诉。然而,美国民众对麻风腮疫苗的偏见却更深了,各种势力加上一些公众人物和舆论引导,使得这场反疫苗运动愈演愈烈。
美国儿科杂志的调查显示,抵制疫苗接种的家长仍然相信,儿童自闭症与接种疫苗有关,81%的家长不同意医生所说的“不打疫苗会危害孩子健康”,超过10%的美国家长拒绝带孩子去打任何疫苗。
疫苗污染:Cutter实验室事件
1955年,Cutter实验室制备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因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相应病毒时不够彻底,没有杀死所有的病毒。于是,在12万名接种该疫苗的儿童中,有4万名儿童染病,其中56人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使得这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中有了再次传播的机会,最终113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该案由陪审团判决,虽然Cutter公司并不存在刑事犯罪,但却对民事损失负责,受损害的人和家庭获得了巨额的金钱赔偿。同时,Cutter实验室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被解雇,美国卫生部秘书长Hobby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Sebrell引咎辞职。
Cutter实验室事件使得美国对疫苗规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进行更严格的控制。例如,疫苗装运和疫苗到货时间间隔要小于48小时,疫苗日常储存时,冷藏室温度要在2℃到8℃,冷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零下15℃或更低,同时冰箱中要放置大瓶装的水,以便冰箱打开时,内部的温度保持不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联邦[url=]食品[/url]药品管理局还建立了“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疫苗生产商有义务报告不良事件,如停电等造成的违反冷链温度、疫苗过敏,或因此造成的住院治疗、终生残疾等后果。
疫苗伤害救济制度:约千名受害人已获得约12亿美金的基金救济
198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为疫苗受害者获得救济确立了法律依据。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并实施《疫苗伤害赔偿程序》,该程序是为解决疫苗伤害索赔而特定的无过错责任体系。
《疫苗伤害赔偿程序》规定,申请人可以是受害者本人,或父母、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申请人需提交接种前的医学资料、医疗及急诊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个人成长记录等材料。赔偿的最高额度可达25万美元,包括医院检查费、护理费、劳动力损失费、律师费、精神损害费等。
那么,疫苗救济基金是从哪里来的呢?《国家儿童疫苗伤害法案》列出了一个疫苗伤害清单,包括白喉疫苗、百日咳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等,这些疫苗每售出1个接种剂量,就要缴纳0.75美元的税收,以此作为救济基金的来源。如今在美国,已有千名受害人通过上诉,获得了约12亿美金的基金救济。
澳大利亚&意大利:家长如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 政府来出招
澳大利亚:不注射疫苗,将无法享受育儿或福利津贴
2006年,因父母出于“私人、宗教或药物等原因”,导致澳大利亚18899名七周岁以下儿童未接种疫苗,约占全澳同龄儿童总数的1.03%。该数字在2011年激增至29968人,至2014年年底升至39523人,与2006年相比,人数增长超过一倍。面对此种局面,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将福利与儿童疫苗全面挂钩。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无疫苗、无补贴”政策生效。家长如果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将无法享受纳税人资助的育儿或福利津贴,包括不能接收每周200澳元的育儿补贴、每年7500澳元的托儿费回扣以及726澳元的A类家庭税补助金。这样算下来,一个家庭如果有两名年幼的孩子并不注射疫苗的话,一年损失的育儿和福利补助可能高达3万澳元。
澳大利亚总理艾伯特称,任何人如果不让孩子注射疫苗将被取消福利,除非他们获得医疗或宗教背景的豁免,这种豁免权将持续有效。政府采取“无疫苗,无补贴”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对保护孩子和家庭安全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的维多利亚州,疫苗接种率停滞在92%左右。从2016年1月1日起,维多利亚州政府也相应地实施“无疫苗,无游戏”新政,规定不注射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将被禁止进入托儿中心或幼儿园。
卫生厅长亨尼西说,在注射疫苗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强硬起来,因为这可以拯救生命。例如,2015年百日咳比2014年增加了1000例,这不并只是为了一个儿童的利益起见,而是为了所有人,为了社区安全。
意大利:“胁迫”医生提高疫苗接种率?
目前,意大利国内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比例不足86%。为了提高疫苗接种率,意大利政府在2015年年底推出了《2016-2018年国家疫苗计划》。对此,意大利卫生部长Lorenzin表示,新计划对于公共健康与国家安全都十分重要。
该计划要求,在公共健康系统工作的医生们要支持这一新的疫苗推广措施,如果医生不合作,将会受到制裁。对此,一个拥有22000名医生的公共健康系统Anaao Assomed的主任Troise说:“这太恐怖了,推广疫苗接种这么复杂的工作,是无法通过胁迫医生来完成的。”
这项计划引发了医生们与公共健康部门的抗议,他们担心背后有医药企业的影响,因为这项疫苗计划只包含了一系列的疫苗清单,完全“看不到任何国家战略”。
德国&英国&日本:严格监管疫苗接种
德国:召回疑似污染疫苗
2012年10月,在瑞士制药巨头Novartis公司生产的流感疫苗,部分批次的注射液中被发现存在白色颗粒。得知此情况后,德国疫苗审批机构立刻对在市场流通的流感疫苗进行审查,虽然并未真的发现有白色颗粒,但为了保护患者,防止可能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和其它副作用,德国依然对这批疫苗进行召回。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在2012年免费发放各种疫苗1420万支,而10月下令召回的疫苗数量达到10万支。
英国:卫生部是唯一合法的疫苗卖家
为了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英国严格控制疫苗生产商的资质,生产商的研制能力、生产设备、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英国卫生部的严格考核。同时,英国卫生部是英国疫苗唯一的合法卖家,其购买力具有垄断性,因此,英国卫生部在与生产商的合作中占主导地位,双方商定的合同价低于市场价。由于疫苗生产利润微薄,许多企业望而却步,这使得疫苗生产商越来越少,但疫苗的品种越来越多。
日本:政府负责对预防接种导致的伤害进行赔偿
1977年,日本制定了预防接种健康被害救济制度。1994年和1999年,日本对《预防接种法》的国家责任部分先后做出两次修改。按照规定,国家采取结果责任原则,只要厚生劳动大臣认定损害发生由预防接种导致,都应给予受害者补偿,包括医药费、住院津贴、残疾儿童养育补助或残疾人补助、一次性死亡补助、丧葬费等。这样做是为了缓解民众对疫苗副作用的担心,例如,如果接种疫苗的人死亡,政府会赔偿4210万日元,同时支付丧葬费。
卢旺达:将十种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计划,以提高儿童存活率
2012年6月6日,在卢旺达基加利鲁通德地区,八个月大的Elie到达当地诊所时,高烧不退、呼吸不畅、没有食欲,他被确认为感染肺炎。随后经过24小时抗生素输液治疗后,Elie逐渐康复。Elie的母亲听取了诊所医生的意见,决定给家里的另一个儿子注射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肺炎、脑膜炎与败血症。
2009年,在国际疫苗行动组织的资助和发展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卢旺达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批引入肺炎球菌疫苗的国家之一。同时,卢旺达还建立了初级医疗体系,政府已将十种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服务,其中包括可以预防腹泻的新型轮状病毒疫苗,因为腹泻导致的死亡占卢旺达儿童死亡率的五分之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卢旺达代表Noala Skinner认为,引入新型疫苗非常必要,同时加强整体医疗系统,以及在地方层面通过社区医疗中心、村委会、地区医院展开密切协作,都对提高儿童存活率起到了神奇的效果。
阿根廷:疫苗试验导致儿童死亡,制药公司被判40万比索罚款
2007年和2008年,某国际制药公司在阿根廷的圣地亚哥、门多萨、圣胡安等省份对1.4万名贫困家庭的儿童进行了肺炎的疫苗试验,其中9名参加疫苗实验的儿童在注射疫苗后不久死亡。事件被媒体披露后,阿根廷国家医药、视频和医疗技术管理局立刻展开调查。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儿童的死亡和注射疫苗直接相关,但该制药公司在阿根廷进行疫苗实验中被发现存在违规现象。
来自该制药公司的医生并没有向孩子的家长详细说明和解释注射疫苗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使得家长无法对注射疫苗的潜在风险作出全面评估。一部分签署同意书的家长,其孩子没有达到阿根廷法律规定的疫苗接种年龄,还有一部分签署文件的家长是看不懂协议书的文盲,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协议竟是由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签署的。
对此,阿根廷国家医药、食品和医疗技术管理局对该制药公司处以40万比索的罚款,两名参加疫苗试验的医生每人支付30万比索的罚款。随后,该制药公司向阿根廷经济法庭提出上诉,认为上述疫苗得到包括欧盟在内85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安全性并不存在问题。但审理此案的阿根廷法官驳回了其上诉,认定该制药公司在进行疫苗试验时存在违规和欺诈,维持了阿根廷国家医药、食品和医疗技术管理局的处罚结果。 来源:腾讯网 本期编辑:T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