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S 2017年第1期 | 出血热相关病毒专刊整期在线免费看

[复制链接]

47

帖子

55

学分

644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0:3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virologica 于 2017-5-27 10:52 编辑
# w4 F: \5 C. }1 w  J: l0 R+ |+ ?2 n
( _8 }9 l- d8 K/ G3 O9 N3 b' \Editorial
1 H+ Z' H" \1 E7 P) Z$ ^" c1 Q: T9 D& W+ D
From the new Editor-in-Chief) p2 `( q% \: U  T* c
Zheng-Li Shi" L" j& C8 b% |  p: V( E/ s

& s% w7 C5 U/ U' b; v  L. a+ N- T
- V: ?$ J' J' e2 X0 R" MIt is both an honor and pleasure to have been appointed as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Virologica Sinica from this volume. Professor Xinwen CHEN, who has dedicated to serve the journal as the Editor-in-Chief for 15 years, concluded his term of service in the last volume. I would like ..., 详细信息1 i. s( Y! r' G* y6 r6 U/ S4 T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3802.40KB)  |  
: i, q$ K. E" k! M2 U
+ D; J: X5 y& E) O
Review
- A' ?* Q! a# U# X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病毒病理功用
4 U$ N0 i6 V9 U4 c$ o) X3 H1 e) A' `宁云佳, 邓菲, 胡志红, 王华林
  l; x( c. o6 B  |0 t; V
( b5 O) @8 J/ S: I, p- L4 C! E0 v' ^/ J2 p
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目前尚无公认的疫苗或药物。理解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机理对研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至关重要。埃博拉病毒可编码多种类型的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具有多种有趣的特点,如mRNA转录编辑的表达方式以及在GP1,2、GP1shed GP等糖蛋白中含有的重 ..., 详细信息' v- a8 D# ]3 v" A) v# J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9850.58KB)  |  ; t$ n9 R% \  D, w9 h, P

2 u2 s8 r' `' o, ^1 R) U& x# \% J1 F3 ~* k2 m
Review1 J  h0 _* K" M
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U, g3 u9 H5 V' f6 f庞晓静, 张入典, 程功( E# P% i/ J% S" @
9 g/ O% z; I3 Q; }
6 V  i" }9 }6 ^' w
登革热病毒(DENV)是一种蚊媒病毒,有4种血清型,属于黄病毒科,通过蚊虫媒介的传播引起人类疾病。 DENV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从轻度发热到登革出血热(DHF),进而发展成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甚至死亡。因此研究DHF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DHF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病毒特异性抗体,病毒抗原和宿主免 ..., 详细信息, u" N. j# @" ~1 \0 e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540.31KB)  | ' ^. ?: H: i) t: P: m4 ~& d9 S
6 s# h7 V! h' W" F9 h
+ F* \( h, ~9 o) L  i
Review
- U* y* d- r. ^4 ~登革病毒复制相关宿主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9 L/ X5 ]* C, i: _3 I( ^  t; i& y! l5 y
汪义, 张萍8 R; j( l1 H6 x- p% e1 h: X

, _% c; ~/ M( L: ~+ A) j* d( M$ `7 N( B; f# f0 K
登革病毒(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进行传播。DENV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内吞,蛋白质翻译,RNA复制,装配,出芽和成熟。研究表明,多种宿主因子,包括细胞蛋白和微小RNA,参与正向或负向调节DENV复制过程。本文综述了参与DENV复制的宿主因子的2014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 ^/ P. {4 _4 e- E* h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358.80KB)  | $ H2 G$ r2 v% n' I
% ~4 I7 Z6 A7 e8 m( W. D
3 i, }0 m: a0 G& X% p
Review
9 n3 L8 ~1 S9 N. `* f4 f8 F3 e汉坦病毒感染:全球动物疫源性疾病的威胁
( Z: Y8 [. Y) k- _7 @$ W姜泓, 郑煦暘, 王丽梅, 杜虹, 王平忠, 白雪帆% s3 g/ H  I0 S" `' r' K. D
3 [& C3 l, R. Z1 j) r3 H: e: c3 b

8 c; M: Z# C) i0 y5 \0 T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分三个节段。汉坦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引起严重程度不等的人类疾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汉坦病毒在自然界主要保持在特定的自然宿主中,并不引起明显症状。但感染人类后,主要引起两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分别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本文 ..., 详细信息' A0 ^  y( S9 c9 B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2289.21KB)  | 1 u! y& t9 ~8 P) C* P# o, ?

8 c* ^: `2 i$ `. KReview
; {- L* R8 o- \) x9 Q7 Q+ {4 u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进入机制7 w1 B1 l1 X3 k5 B2 T
袁菲, 郑爱华) ^( c7 Q' R0 \, q  u% F. \

' o1 Z6 _2 m% ~
, H$ X8 l+ q, q# u: r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它是一种球形的正二十面体囊膜病毒。囊膜蛋白Gn和Gc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在进入过程中,病毒首先通过囊膜蛋白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借助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现在已经发现了多个可能的受体分子。然后内含体的弱酸性环境会诱导病毒囊 ..., 详细信息/ y' m0 h9 t& z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3003.69KB)  |  1 G6 B8 a" N1 U) j

- t3 Q; h2 n- d6 R$ B5 R
! {  P9 ^$ l* ^9 w# R1 `Review
8 N- h- p! L1 B" f6 ]  O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中国的当前现状6 b/ [, Q: R+ U0 C
占建波, 王芹, 程静, 胡兵, 李静, 占发先, 宋毅, 郭德银
  E7 o* C0 R0 w5 A5 M+ Y# }( P5 m9 G# z+ M! {

. n& u- P( B9 K; U6 n! X% I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引起的一种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能引起高病死率,最先在中国,然后在韩国和日本发现。不同毒株之间,SFTSV遭受快速的变异、突变、重组和进化。在本文中,我们系统的概括了SFTS一般特征、流行病学、基因多样性、临床特征以及诊断。 ..., 详细信息( [" J" y& @9 P; m0 @) C# {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8875.12KB)  |  - H+ r- }: `2 |9 f5 k- B# {1 f

- n( |% {& [/ `' v; f8 M% `9 P6 }5 H/ s: s1 R
Research Article
3 A/ N3 s+ [5 G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输入株和本地株在2014年广州登革大暴发时共流行
, j, u+ }8 S) L1 ]% z8 j4 q! Q李耿, 潘攀, 孔秀娟, 邬开朗, 张威, 刘云涛, 黄慧婷, 刘建博, 张仲德, 吴德, 赖小平, 刘小虹, 吴建国
0 S  s1 p# x- e/ t
" W" H7 G7 v0 m& C1 r
7 J1 ?' P- R1 G" S$ B登革热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疾病,2014年在广州暴发的登革疫情引起了约40,000例感染和5例死亡。为了探讨2014年广州地区登革病毒传播来源及其流行特征,我们收集了2014广州大暴发时期登革患者的血清样本,从168份样本中分离17株病毒并对其E基因进行测序,利用MEGA和BEAST软件构建其系统发育树,分析2014年广州登革毒株的可 ..., 详细信息5 ^3 G* f8 ~0 ?" ?9 ]1 Z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722.35KB)  |  
* Z  P# `  Y0 q" e% _5 M
5 k' @1 ^3 C# h" i; T' Q
: y0 j$ ]& P) p+ z0 W9 U5 @
Research Article% ]' T1 x! l$ B' N9 j. ~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整合素αvβ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坦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关联性研究3 D. F5 E) g, o+ E3 }
陈小平, 熊海蓉, 朱薿, 陈清宙, 王辉, 钟超洁, 王美蓉, 卢霜, 罗凡, 侯炜4 Y; i7 L! Q; x" w, M: x1 E: H

. v1 [5 @3 c2 m% {& ^1 ]2 c9 Z  @# R) E0 a. c8 B9 |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我国是高发地区。β3整合素为致病性汉坦病毒在易感细胞上的主要受体,由β3亚基参与组成的整合素有αVβ3和αIIbβ3两种。既往研究表明整合素αIIbβ<su ...,="" 详细信息2 Q, e4 L. C3 ]1 D; N2 [8 Y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592.97KB)  |  + y; d! H  e5 m; I4 S9 N1 M" t

, h8 M7 H2 M: e' X
+ V5 R7 w" O8 u6 ~' X* cResearch Article
* _0 v$ n1 z  h4 o8 E一株从中国新疆分离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毒株* `" W  ~) r& `6 q0 U5 a3 n
郭荣, 沈姝, 张艳芳, 史君明, 苏正元, 刘丹, 刘金良, 杨娟, 王启果, 张渝疆, 邓菲
0 N* t8 t  w! `) G3 n
3 f3 \# Q6 z. R3 [- M+ e5 i' i! E
* M: o. }' Z6 g: d7 l( B/ l' 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是一种高致病性的蜱传病毒,感染人致死率高达50%。CCHFV在世界各国分布广泛。多年前,在中国新疆省,CCHFV感染疫情曾多次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在蜱虫和动物中检测到CCHFV的RNA,但鉴定得到的分离株少之又少。本研究中,我们从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背部地区采集的亚洲璃眼蜱中鉴定并分离到了一株CC ..., 详细信息( M- _% e: }: w/ ?: V9 r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13378.49KB)  |   A. A9 h8 E# w* a/ i9 Y( C$ I
% p, x: o) j) u! I% ~

6 E6 K8 j2 E$ x7 x* yResearch Article
* y- a3 x) A( R% e$ G' Q$ d三株来自中国湖北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新毒株的分离、特性研究和进化分析8 E- k8 B5 i. ^  n
张艳芳, 沈姝, 史君明, 苏正元, 李明月, 张文静, 李蒙蒙, 胡志红, 彭程, 郑昕, 邓菲
, H9 q& D4 r0 `4 T# Y8 e' \7 V  o6 ~4 S- M! p+ D

" {0 N+ A. ^2 ~" z: U湖北省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在中国的主要流行地区。但是到目前为止,来源于湖北省的SFTSV分离株数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对疾病流行和疫情爆发的有效研究。本研究报道了3名患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的确诊病人(2015 - 2016),他们是居住在湖北省不同地区的农民。我们分别从三个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到三 ..., 详细信息) l2 H% y( c2 ~, I
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6233.73KB)  |  
+ B; J' v! a( P3 e' L) h- J3 h# q2 ]) T
Letter
" k- c! l: w7 {$ Q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的抗原性及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潜在应用
0 x  O0 B2 L+ u+ |2 [阿布力米提·莫明, 张渝疆, 常晨晨, 俞欢, 汪梅芳, 胡志红, 邓菲, 孙素荣# ~! i  [1 d$ t- l3 _* d7 T

% J) T$ y  X7 v$ m; a! x; \1 H$ \* `/ v8 u(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原。核衣壳蛋白(NP)是病毒最丰富的蛋白,且是病毒复制和转录的主要调节分子。在本研究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重组病毒核衣壳蛋白(SFTSV- rNP)并进行了纯化。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鉴定了SFTSV- rNP的抗原性。采用SFTSV- rNP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 详细信息
6 d4 d, J$ x; ~9 k% aHTML Full Text  |  Free PDF (5935.04KB)  |
) [; F5 k% c6 i1 m2 M% E; ~# l

& ~2 ~& G2 t& t& C1 b. o+ Q1 R) l: t2 g) V/ W- I

5 C$ q  f6 D2 B2 C8 s
5 D# k% }& F5 [5 m  e% c& v
3 t& N" D+ Y0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11

帖子

102

学分

1024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

积分
102
沙发
发表于 2017-5-29 07:15: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212

帖子

614

学分

1996

金币

论坛区长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4
板凳
发表于 2017-5-31 23: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ntavirus 于 2017-5-31 23:17 编辑
3 s* U7 c  O( [; e* L3 f
3 t' t: a/ Y$ I# c0 z8 d5 @- P5 l0 r: m( s' g3 Z% Z
& \% [1 X' f  j% R6 v
不过仔细拜读了一下,感觉这期水平一般啊
/ C3 b. i2 o" S+ b, _5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6-27 00:18 , Processed in 0.0958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