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移贴]对气溶胶传播流感的争论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4: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贴由rojjer发表于 2008-1-22 19:37
http://biosky.haotui.com/thread-3456-1-10.html

最近,多伦多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和University Toronto的Camille Lemieux,Michael Gardam等人对来自Hosptital for Sick Children, University Toronto的Raymond Tellier发表在《新发传染病杂志》(2006;12:1657-62)上的《关于流感A型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的综述》(以下简称《流感传播综述》)一文所持观点表示反对。双方就此展开争论。

Tellier在《流感传播综述》中的观点是:气溶胶携带流感病毒,是重要的流感传染途径。

Lemieux等人在浏览完《流感传播综述》所引文献,对该文在流感自然传染中气溶胶的重要性方面所支持的结论持不同意见。他们称:在其中一些所引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人造气溶胶重新获得了有繁殖力的病毒;然而这并不能证明流感可通过气溶胶进行自然传播。众所周知,长时间跨地域的传染病传播是非常罕见的,而这本身就说明一个结论:在自然状态下能够通过气溶胶进行有效传播的疾病是罕见的 (www.cdc.gov/ncidod/dhqp/gl_isolation_hicpac. html)。另一参考文献认为,抗病毒药物扎那米韦(zanamivir)经鼻吸入后,药效更显著,从而可说明流感病毒首先感染下呼吸道。然而,仅一篇文献力度不够,另外的两篇文章也没有对各种鼻内吸入用药途径做比较。事实上,吸入的扎那米韦(zanamivir)主要集中在咽部(77.6%),其次才是肺部(13.2%)。还有一项研究亦存在缺陷,试验参与者中一组是被野生型病毒自然传染,而与之对比的另一组是在实验室中被病毒减毒株感染。

    Lemieux等人还指出:在回顾流感的自然传染和气溶胶的相关性时,对混杂因素进行严格分析是必要的。阿拉斯加航空爆发病例虽然作为流感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证据被作者引用;但是飞沫/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因为指标病例坐在飞机上,机上乘客的活动没有限制。Livermore医院的研究也未对重要的混杂因素进行解释,如床位安排,流感暴露人群的数量,患者的混合情况和通风情况。

    Lemieux等人最后总结到:现在唯一能得到的结论就是流感在自然传染中,气溶胶传播并未起主要作用。但气溶胶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针对Lemieux等人的质疑,原文作者Tellier对此回应道:流感发病过程中的咳嗽和喷嚏会使气溶胶携带病毒。实验室中,流感病毒存在于同自然界相同的气溶胶上,且不受空气中大飞沫影响,少量病毒即可使志愿者感染。有关在气溶胶存在的环境中病毒传染力衰减趋势的研究显示病毒传染力可维持数小时。所需要的这些试验观察只能在人造气溶胶的环境下进行,但试验维持了环境中病毒的稳定性和致病力,使其同自然界相似,因此该研究与自然传染有极大相似性。

    在通风良好的地区,长时间跨地域的传染病传播是非常罕见的,但这不能排除病人周围空气中气溶胶大小的微粒有传染性。吸入的扎那米韦(zanamivir)虽只有13%沉积在肺,这并不重要:整个呼吸道的药物浓度大于10umol/L,超过了50%菌株抑菌浓度。扎那米韦(zanamivir)吸入后可保护人体不受鼻内吸入大飞沫的侵害。在自然传染状态下,扎那米韦(zanamivir)的用药量由气溶胶的分布及下呼吸道(药物主要作用点)决定。

    Tellier指出:通过比较1974-1975年间自然感染H3N2毒株所造成的危害和1972、1974、1975年中的实验室H3N2毒株鼻内接种所造成的危害,就会发现,攻击菌株几乎未发生转变;所以我们把它们标记成“减毒型”是不对的。

    尽管大飞沫可能能够解释阿拉斯加航空的一些爆发病例,但这场爆发仍以其高罹患率(72%)而著名,并且由于通风不足,是气溶胶而非大飞沫可起扩大传播的作用。患有流感的乘客很常见,但若通风良好,如此高的罹患率则很难出现。

在Livermore医院的研究中,除了流感外,两个试验组均还出现呼吸道感染。在该研究进行的这几个月中,研究者假设医院来访者和职员提供了等量的病毒;在有辐射的房间内,4名研究参与人员血清发生转化,然而病毒并未复制。让Lemieux和他的同事去关心通风因素是多余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气溶胶传播受通风影响。

总之,关于流感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的争论是科学家们的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今后流感传播途径的研究至关重要。

流感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时从鼻腔和咽部喷出的雾滴(直径大于5μm)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还是目前的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这种小的颗粒不能保持悬浮在空气中,所以需要近距离(将近3-6英尺)密切接触才能传播
Translated From:Emerg Infect Dis. 2007 JAN;13(1):173-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7 11:04 , Processed in 0.09377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