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刘禹 许婧)华东理工大学17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生物工程学院张元兴团队从源头入手,通过自主开发鱼类疫苗代替抗生素,从根本上解决鱼类药物残留问题。 这是中国注册的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活疫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政府许可的针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鱼用疫苗。目前,该疫苗产品现已正式投产,逐步应用到实际生产,覆盖全国半数多宝鱼养殖基地。 目前,中国海水鱼类养殖已经进入工业化集约养殖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病害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水产动物病害种类达200余种,每年养殖病害发病率达50%,平均死亡率达30%,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人民币百亿元。 为了控制多发的细菌性病害,使用抗生素一直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抗生素的超标使用,不仅带来了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隐患。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高效疫苗的应用是病害控制的有效策略。在欧美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洋鱼类疫苗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因为疫苗的使用,三文鱼成了挪威最健康的动物。而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始终没有疫苗应用的成功先例。 2000年左右,张元兴团队下定决心,要在在现有海洋养殖鱼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基础上,自主开发一种鱼类疫苗。2001年底,张元兴团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的支持,正式开始疫苗研发。 历经10余年的努力,团队最终构建了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实验证实,该疫苗产品在规模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力,接种该疫苗的鲆鲽类经济鱼种可有效抵御由迟钝爱德华氏菌引起的腹水病,其免疫保护力可达70%以上。 2015年,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获得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2016年底获得农业部新兽药生产文号。该疫苗对于中国水产病害免疫防控体系的建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对水产疫苗产品的审批、监督和立法提供了决策参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