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交流] [转移帖]抗艾滋疫苗研发接连失败 抗原性设计或成突破口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13: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帖由论坛会员Rojjer发表于 2009-4-15 12:44

近年来,由世界各大药研巨头领衔开发的抗艾疫苗研发项目接二连三地宣布失败,尤其是Ad5载体疫苗的临床Ⅱb期试验的失败,给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造成了极大影响。抗艾疫苗的研究迷雾重重,究竟路在何方?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此时,中国传出喜人消息,首次启动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上月21日,SFDA正式批准在广西启动该项目,主要目标是在Ⅰ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并为能否继续进行评价疫苗效力的临床实验提供依据。在国外一些被寄予厚望的研制项目纷纷受阻或失败的背景下,中国艾滋病疫苗Ⅱ期临床研究为什么会选择迎难而上?抗艾疫苗研发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现状  技术难点尚未克服

近日,记者从卫生部官方网站上获悉,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前三季度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64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34864例,死亡率高达13.2%。有专家甚至认为,今年艾滋病病毒已首次成为中国头号传染病杀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被感染者累计可能达到1000万。

无情的数据对艾滋病疫苗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事实上,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各国对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从没间断过,可结果均不尽人意。曾被最为看好的默克细胞免疫候选疫苗试验的失败,再次引发了研发思路的新探索。

在过去20多年中,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索。中国首个抗艾疫苗研究项目负责人、吉林大学生物科学院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孔维教授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艾滋病疫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单一组膜蛋白为主,以诱导中和抗体为目标;第二阶段是从依靠中和抗体阻断病毒感染转向借助细胞免疫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采用两种或以上疫苗按初免/加强的方式联合免疫;第三阶段是探索诱导出较平衡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事实上,这些年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原因还是几个技术难点没有克服。”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教授向本报记者坦承。这里所说的技术难点是指HIV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在相同或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缺乏疫苗研发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重点  聚焦抗原性设计

记者通过对全球已进入临床试验的10多种艾滋病疫苗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以往国际上的HIV疫苗研究,主要以非复制型病毒为疫苗载体和以诱导细胞反应及降低病毒载量为目标,而当HIV疫苗研制失败后,又过早地放弃了常规疫苗所必要的中和抗体的技术路线而转向细胞疫苗。另外,为了追求绝对安全,放弃了复制性疫苗载体。

中国究竟会走什么路线?业界一直在争论。记者辗转多时,终于采访到了孔维教授。孔维认为,之前国际上流行的研究领域太过于狭窄,其实思路应该更宽阔一些。“尽管我国也采用了D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的方法,诱导人体对艾滋病毒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但特色之处在于采用了在中国流行比较广泛的流行株,这是专为中国艾滋病患者量身设计的抗艾疫苗。”

孔维向记者解释道,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进展到Ⅱ期临床研究,与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走以死疫苗和非复制死载体的研发道路,而坚持以我国独创的慢病毒疫苗EIAV为模型对HIV抗原进行定向改造,这种疫苗研究的关键点就在抗原性设计上。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用DNA疫苗进行初次免疫,然后用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增强疫苗,实质上就是要获得理想的广谱保护疫苗,进而刺激抗原的免疫力。当前,艾滋病疫苗广谱交叉技术或成为新热点。

除了技术因素外,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研发艾滋病疫苗影响巨大。“政策环境的支持,临床观察的管理、伦理道德的遵循、预防治疗的质量、公众参与的意识等,都直接影响抗艾疫苗研发的进程。”张林琦亦指出,刚宣布成立的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就是要发挥中国团队的整体力量展开创新性研究。

趋势  回归基础研究

目前各国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纷纷受阻,必然会造成其研发方向的逐渐集中。据了解,采用D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诱导人体对艾滋病毒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方法,逐渐成为了未来抗艾药研的主要趋势,目前我国已处于该潮流的前沿。

在谈到未来艾滋病疫苗研究的趋势时,孔维反复地提醒记者,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在加强临床研究的同时,一定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这一点在国内非常必要也非常必需。“我们应该从国外的惨痛教训中吸取经验,及时调整策略和研究方法,尽量少走弯路。今后,艾滋病疫苗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继续寻找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回到基础研究中去找出减少病毒压制抗体的方式,并将基础免疫病理学的知识用于疫苗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平衡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大胆的进行创新性研究呢?孔维和张林琦两位教授一致认为,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艾滋病疫苗研究迫切需要根据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继续寻找并发现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新“靶点”,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互为补充。

从长远来看,只有在基础研究有更大的进步后才能刺激制药公司加强研发艾滋病疫苗的信心。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涉及抗艾研发的制药企业一般是从艾滋病原料药的生产开始,逐渐延伸到制剂的开发,资金和技术缺乏是最现实的问题,而很多企业却把仅有的资金用来研制和测试新的产品,对基础研究则显得太吝啬,这是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http://www.bioon.com/industry/china/389669.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6 05:50 , Processed in 0.10145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