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ature专题:中国科研的分量

[复制链接]

23

帖子

36

学分

233

金币

荣誉会员

Rank: 6

积分
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4 10: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然抗癌免疫反应以及许多形式的癌症免疫治疗,都依赖可识别肿瘤特异性分子(抗原)的T细胞的活性;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一些抗癌效应归因于体液免疫系统的抗体生成B细胞。而在发表于4月2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揭示出了,体液免疫反应在正负调控基于T细胞的抗癌免疫中具有的潜能。
近年来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研发支出国,论文发表数量也上升到了世界第二。本期Nature推出专题“Assessing Science (China)”,介绍和探讨了中国科研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研发支出
2013年中国研发经费比上一年增加了1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发支出大国。那么这笔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75%的研发经费用在了工业上,主要用途是技术发展。(原文:China's research & development spend)
提高中国科研的质量
中国的科研预算和研发支出近年来已经大大提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科研质量。“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系统性评估框架,引导科研投入和资源评估,”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Nature出版集团的母公司)的Charlotte Liu在上海召开的2014科研评估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众多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机构的代表在这次会议上交流了经验,探讨了解决之道。(原文:Symposium overview: Raising standards)
评估,从量到质的改变
中科院正在改变科研评估的方式(比如推进“一三五”规划),从数量评估转变为质量评估,以此激励真正重要的科学研究。不过在如此庞大的机构中找到正确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文:Evaluation: Moving away from metrics)
基础研究与经济效益
这篇文章阐述了中国科研成果在商业化时面临的困难。文章指出,在国家资助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时,还缺乏足够明确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尽管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基础研究转化为社会效应,但许多有望成为企业家的研究者还不敢贸然尝试。(Research impact: A tale of two systems)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虽然中国的科研支出在持续增加,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正在逃离科研,王传超(Chuan-Chao Wang)博士说。王传超是复旦大学的人类学博士,德国马普研究所的博士后,曾获得2012年的吴瑞奖学金。
在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好职位、升职、加薪都离不开CNS文章,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篇CNS文章就可能改变年轻人的学术生涯甚至他的一生。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在一开始就是功利性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他们倾向于选择能够快速的出结果的小项目,以确保持续的经费支持。
实际上,中国科研最需要的是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而论文指标或者留学经历是不能反映这种能力的。为了防止这类人才的流失,应当给他们更多的支持,更有效的评估他们的成就。(原文:Perspective: Give youth a chance)
时代在改变
Nature采访了两位中国女科学家,请她们分享自己在中国科研系统中的经历,希望通过两代女科学家的经历反映时代的改变。
陈香美(Chen Xiangmei)教授1986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在是解放军总医院的著名肾脏病专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璇(Zeng Xuan)教授,1997年获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教授。(原文:Q&A: Times are changi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4-28 08:28 , Processed in 0.088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