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噬菌体] [转移贴]中科大PLoS发现原噬菌体调控新机制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00: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原噬菌体调控的一种新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择性σ因子σH参与调控原噬菌体在宿主基因组上整合和外切的过程,这对于深入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移动基因元件相关致病因子的转移和表达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宝林教授,这位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微生物学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是重要致病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发育及致病机理,以及细菌非编码小RNA调控的细胞行为。

原噬菌体(prophage)是由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它是繁殖和传递噬菌体本身遗传信息的一重要方式。这种噬菌体是病原菌重要的可移动基因元件之一,常携带有大量毒力相关基因,直接影响了病原菌的致病力强弱。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为了揭示原噬菌体的调控机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噬菌体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了其整合酶启动子区域存在一段保守序列,该序列受宿主可选择性σ因子σH的识别和调控,进而影响了原噬菌体在基因组上的整合和剪切频率。

这种宿主因子调控原噬菌体的整合和外切过程展示了一种新的病原菌宿主影响噬菌体溶源性的策略。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移动基因元件相关致病因子的转移和表达规律。

噬菌体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寄居在易感宿主菌体内,故可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流行病学鉴定与分型,以追查传染源。由于噬菌体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是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

最新的一项研究就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了一种重要的合成抗体,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封面上,Notch家族的4个受体是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哺乳动物细胞通过它们进行沟通来调控细胞命运和生长。Notch信号作用的缺陷与很多癌症相关,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个多学科小组获得了Notch合成抗体,它们是Notch1和Notch2的强效和特异性拮抗剂。抗Notch1的抗体在临床前小鼠模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并且在培养中也表现出针对人类癌细胞的活性。Notch1和Notch2的同时抑制会引起小肠毒性,而只抑制其中一个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效应,这是相对“泛Notch”抑制药物来说的一个潜在治疗优势。

作者简介:

孙宝林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230027
电话:0551-3606748
传真:0551-3607438

个人简介

孙宝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发育及致病机理、细菌非编码小RNA调控的细胞行为。目前主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详见实验室网页:http://sunlab.ustc.edu.cn

主要研究兴趣:重要致病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发育及致病机理;细菌非编码小RNA调控的细胞行为。

主要在研课题:
1. 项目名称:结核病靶标研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批准号: 2008ZX10003-006,研究起止时间:2008.10-2010.12,资助金额:315万。
2. 项目名称: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快速诊断和新型药物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总经费:700万,项目编号KSCX2-YW-R-164,研究起止时间:2009.6-2011.5,资助金额:60万。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非编码小RNA 的功能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0970118,研究起止时间:2010.1-2012.12,资助金额:40万。

论文专著
1)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GGDEF protein GdpS influences protein A gene expression in a c-di-GMP-independent manner. - Infect. Immun. - 2009 - 77:2849-2856
2) LsrR binding-site recognition and regulatory characteristics in Escherichia coli AI-2 quorum sensing - Cell Res. - 2009 - AOP 28 July 2009
3) An EAL domain protein and cyclic AMP contribut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quorum sensing systems in Escherichia coli. - Cell Res. - 2008 - 18:937-948
4) Nitrogen fixation by reductively dechlorinating bacteria - Environ. Microbiol. - 2007 -
5) Microbial dehalorespiration with 1,1,1-trichloroethane. - Science - 2002 - 298:1023-1025
6) Desulfomonile limimaris sp.nov., an anaerobic dehalogenating becterium from marine sediments. -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 2001 - 51:365-371
7)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sulfovibrio dechloracetivorans sp.nov., a marine dechlorinating - Appl. Environ. Microbiol. - 2000 - 66:2408-241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00:03:19 | 只看该作者
原贴由wwwkkk83发表于 2010-5-18 08:26
http://biosky.haotui.com/thread-14962-1-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5 18:01 , Processed in 0.0800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