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企业应提交在产品研制和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研究方法、所用样本类型及数量、内控标准、实验数据等详细资料。 对于幽门螺杆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研究。 1.阳性检出能力 前文提及幽门螺杆菌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充分验证申报试剂对不同地域来源菌株的阳性检出能力。 1.1对于抗原检测试剂,应选择中国境内具有区域特征性的多个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研究,以证明产品对于不同地区流行菌株的检出能力。 1.2对于抗体检测试剂,应选择中国境内来源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多份临床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患者样本进行研究。 2.最低检测限(分析灵敏度) 采用系列稀释的方法进行最低检测限的研究。建议设置多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重复检测不少于3次,以100%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预设检测限。在此浓度附近制备若干浓度梯度样品,每个浓度至少重复检测20次,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最低浓度作为最低检测限。 2.1抗原检测试剂:建议使用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梯度稀释液加入到阴性临床样本进行评价。 2.2抗体检测试剂:建议采用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临床样本进行评价。 3.分析特异性 3.1交叉反应 用于幽门螺杆菌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种类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抗原结构具有同源性(如幽门螺杆菌在细菌分类学上的近缘菌)、易引起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采样部位正常寄生或易并发的其他微生物,对于以尿素酶抗原、抗体为检测靶物质的试剂盒,还应针对消化道常见其他产尿素酶细菌(见表1)进行交叉反应验证。 对于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如果试剂原料采用基因重组抗原,则还需考虑对重组基因导入微生物特异性抗体的交叉反应评价。例如,如果采用大肠埃希菌作为宿主菌,原核载体作为表达载体,建议考虑大肠埃希菌宿主自身蛋白以及载体骨架编码的蛋白与被测物之间可能产生的交叉反应。 试验方法:对于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建议针对表1中所列菌种或各菌属的常见菌种,在病原体感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通常细菌感染的水平为106CFU/mL或更高。对于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可考虑采用抗体中和抑制试验,针对表1中所列菌种或各菌属的常见菌种进行交叉反应评价,即:选取若干份不同浓度水平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样本,分别加入幽门螺杆菌及其他待验证病原体,将加入病原体后的样本和未处理样本进行比对,计算平均抑制率,以考察是否存在交叉反应,其中各种病原体均应为经鉴定的菌株,浓度水平建议在107CFU/mL或更高。如有其他适合的方法,申请人亦可采用,并详细说明原理和步骤。 申请人应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的来源、鉴定和浓度确认等试验资料,说明交叉反应判定标准。有关交叉反应验证的信息应在产品说明书的【产品性能指标】项中有所体现。 表1 建议进行交叉反应评估的病原体类别(*为必做项目) 病原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感染其他螺杆菌(如:海尔曼螺杆菌、鼠螺杆菌、猪螺杆菌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干扰实验 3.2.1内源性及外源性干扰 应对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干扰物质(见表2、表3及表4)进行研究。方法为:对幽门螺杆菌抗原/抗体阴性、弱阳性的临床样本,使用医学相关水平的干扰物质浓度(建议为潜在最大浓度)分别进行添加,评价待测物回收率,确定是否产生干扰。如有干扰,梯度稀释干扰物并进一步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的最高浓度水平,或产生干扰的浓度水平。应使用多份临床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检测不少于3次。申请人应描述干扰物质的种类,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待测物的水平,以及不产生干扰的验收标准。 表2 用于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干扰研究的物质 表3 用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干扰研究的物质 表4 用于尿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干扰研究的物质 3.2.2抗凝剂的干扰 如果试剂盒适用样本类型包括血浆样本,可采用一定数量血清、血浆同源样本进行对比试验的方法,或采用回收试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抗凝剂的适用性。 4.精密度 申请人应对每项精密度指标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范围等。研究资料应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检测次数、所用试剂批次、样本浓度、适用仪器(如适用)、研究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方法等。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1对可能影响检测精密度的主要变量进行验证:除申报试剂本身外,还应对不同日期、地点、操作人员、测试运行间的差异进行相关的验证。如有条件,申请人应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室间精密度的评价。 4.2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 4.3用于精密度评价的参考品可以使用临床混合样本或者商业化质控品(基质相同或相似)。至少包括三个水平,具体要求如下: 4.3.1 阴性参考品: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 4.3.2弱阳性参考品:参考品浓度略高于最低检测限,阳性检出率应大于95%(n≥20)。 4.3.3中等阳性参考品:建议参考品浓度约为阳性判断值水平的2至3倍,阳性检出率应为100%,CV≤10%(如适用)(n≥20)。 5.钩状(HOOK)效应 建议采用高浓度的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参考品,或者高滴度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检测,每个梯度重复3至5次,将显色深度或检测值随浓度/滴度升高反而变浅或降低时的浓度/滴度作为出现钩状效应时幽门螺杆菌抗原、抗体的最低浓度/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