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禽类动物病毒] [换移贴]禽流感病毒在人群的传播(小弟最近翻译的小文,请大虾们不吝赐教)

[复制链接]

2360

帖子

1831

学分

10万

金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7:2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贴由jeffyah 发表于 2008-8-1 15:29

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呼吸道感染的确切方式和位点尚不清楚,但可以确定以直接的禽-人呼吸道传播为主。发病前一周处理过病禽或死禽是最危险的因素。大部分病例都是从户内或户外饲养的家禽中感染H5N1,例如宰杀、脱毛或煮食病禽、玩耍病禽或死禽、斗鸡、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禽类或禽类制品。还有报道因给死的野生天鹅脱毛而招致感染。H5N1  禽流感病毒还能感染家猫和狗等哺乳类动物,但尚没有从哺乳类动物传染给人的报道。理论上,病毒若在一些哺乳类动物中适应,可成为传播给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10个国家、接近四分之一病例内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在聚集感染。大部分聚集感染为2-3例,最多8例。超过90%的聚集感染病例之间有血缘关系,提示存在遗传易感性的可能。大部分聚集感染都是始于与禽类接触,但也不能排除与重度患者的密切接触。迄今人数最多的聚集感染病例显示,传播可能从源头病例(Index patient)传播到6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最后才传到其他家庭的成员。疑似人传人的最新报道是2007年12月在我国江苏省南京市发生的一起聚集感染(2例),源头病例是—位24岁的男青年,他发病前6天曾到过禽类市场,发病后短期内死亡。与其有密切接触的52岁父亲随后发病,经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并使用H5N1疫苗试验志愿者的免疫血清后得以存活。两人的呼吸道标本检测显示H5N1病毒核酸均为阳性,所分离的病毒株的核酸序列除一个非同义替换外,基本一致,提示可能属于局限性的人传人病例,但这类情况仍属非常罕见。呼吸道分泌物和其它体液包括粪便,都可具有潜在感染性。但是迄今大约有四分之一以上感染病例的源头未能确定,不过环境很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患者唯一可确定的危险因素是患者曾到过活禽市场。可能的传播途径还包括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污染了病禽粪便的饲料、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等。有少数病人腹泻症状先于呼吸道症状,并且在粪便中也检出病毒,但AIV能否从胃肠道直接感染人类仍未确定。哺乳类动物胃肠道感染AIV已有报道。目前,进食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在病毒污染的水中游泳也应被认为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病人的年龄分布
    相对于理论上暴露于AIV的人口,实际感染得病的绝对数仍然很少。自2005年5月以来, 感染人数和确诊人数(2008年3月18日为止)均有所增加,部分是由于亚系2.2病毒通过欧洲传播到非洲 。人感染禽流感H5N1的平均年龄约为18岁,90%的病人为40岁以下。 总病死率为61%,其中10-19岁最高,50岁以上最低。目前还不清楚暴露前免疫、暴露程度等是否与老年人的感染率和病死率较低有关。大部分感染者发病前为健康人。已有6例孕妇感染,其中4例死亡,2例流产。感染病例全年均有报道,但冬季相应增加。至今还没有在AIV流行地区的短期旅游者中发现感染者。柬埔寨的一个村庄在2005年曾爆发大批家禽发生H5N1病毒感染,并有一例密切接触的青年发病后死亡,2个月后研究人员对该村村民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当地家禽中有很高的感染率,但采自93个家庭351个成员的血清中均未检测出H5N1病毒的中和抗体,提示H5N1禽流感病毒从家禽到人的传播能力仍然比较低。

感染潜伏期
    人类接触AIV感染的家禽后,一般潜伏期为7d或更短。大部分病例的潜伏期为2-5d。可能为人传人的聚集感染潜伏期约为3-5d,目前报道最长的潜伏期为8-9d。  

原文
1: N Engl J Med. 2008 Jan 17;358(3):261-73. Links
Update on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Seco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sultation on Clinical Aspects of Human Infection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Abdel-Ghafar AN, Chotpitayasunondh T, Gao Z, Hayden FG, Nguyen DH, de Jong MD, Naghdaliyev A, Peiris JS, Shindo N, Soeroso S, Uyeki TM.


原文见此文
PMID: 18199865 [PubMed - indexed for MEDLIN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2 20:20 , Processed in 0.08068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