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疫苗理论] 乙肝疫苗的空前作用

[复制链接]

1210

帖子

614

学分

1996

金币

论坛区长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1: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对乙肝方面了解不是很多,据我所知,乙肝是一种严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日常生活中皮肤的破损(如口腔溃疡、擦伤等),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接触到含有乙肝患者血液的用品或被乙肝病毒污染的用品,就容易感染乙肝。而幼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90%以上将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如不进行有效治疗,每5年就会有12%~25%发展成肝硬化,6%~15%的肝硬化患者会进展为肝癌。而我国80%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源自乙肝病毒感染。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
    由于国内医学界至今尚无根治乙肝的良药,因此,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及其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我国政府已经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之中,所有的新生儿、入学儿童和少年都在预防人群之列。现在通过基因工程,我国已经能够大量生产乙肝疫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供应充足,注射3次疫苗还不到50元。如果学校和单位都为学生或职工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不仅能保护这些人群不受乙肝病毒感染,而且也为我国早日控制乙肝作了贡献。因此普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好措施。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大约为90%
      我国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已经有10年以上,实践证明乙肝疫苗接种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在高危人群的免疫保护方面意义更大。目前采用0、1、6月方案在人群中广泛接种,90%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然而仍有5~10%的接种者不能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低,达不到保护性作用,因此,并不是所有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都能有效预防HBV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新生儿完成全程(3次)的乙肝疫苗接种后一定要进行乙肝抗体检查。这是因为少数婴儿注射3针疫苗后还不能产生足够的乙肝抗体,这样的孩子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另外,孩子长到3岁以后,也应再次检测乙肝抗体。如果抗体滴度下降,则应补种1~2针乙肝疫苗,刺激机体再次产生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注射了乙肝疫苗,不是100%的人都能产生抗体。对没有产生抗体者,可先注射一个疗程的猪苓多糖,提高免疫应答能力,然后每月注射1次30微克乙肝疫苗,连续注射3-4次,多数孩子都能产生抗体。

什么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居高,目前,有10%的健康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携带者,要想控制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一般来说,凡是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均应注射乙肝疫苗(即经化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且肝功正常)。
    首先,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的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如意外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前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也就是常说的乙肝“两对半”,当化验结果出来时,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接种疫苗,比如,阴性者就必须注射,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就不须注射,因为他(她)体内已经产生抗体。另外,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没有密切接触史,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接种者还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

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不产生抗体?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措施,接种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为阳性。可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疫苗按规定时间接种了3次,但几个月后复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疫苗效果如同泥牛入海无影无踪——乙肝表面抗体始终不产生。接种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比较复杂,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接种次数不够。由于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没有完成“0、1、6”三次接种计划。

(2)接种剂量不足。我国新的“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澳抗阴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采用5μg重组酵母或1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肝疫苗;澳抗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肝疫苗;成人接种剂量则建议每次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中国仓鼠卵母细胞乙肝疫苗。

(3)疫苗保存不当。由于全程接种计划是半年,有的人图省事,一下子把疫苗全买齐了,结果在这半年的时间内由于冰箱停电或其它原因,导致疫苗保存欠妥,效价降低或失效,因此建议“现买现种”。

(4)检测方法不精确。实际已产生抗体,但因检测方法不精确而致结果阴性。这时应当用最灵敏的方法,如酶联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来重新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方法不先进或不灵敏而得出假阴性结果。

(5)免疫反应太弱。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太弱,只产生微量的抗体,以至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仍未能发现表面抗体的踪迹。这时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猪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认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6)已发生隐匿性感染。如按规定时间接种后仍不产生表面抗体,则可应用PCR(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方法检测被接种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因为,有少数病人实际上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产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另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这些病人虽然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产生免疫反应而机体呈免疫耐受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表面抗体。或可检测其他肝病毒标志物,如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e抗原等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则说明感染了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可能不会产生抗—HBs。

(7)有乙肝家族史或经常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乙肝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极高,有一些成员感染乙肝病毒后,至现出隐匿状态。乙肝患者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大部分乙肝病毒的传播。但是,即便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宫内感染乙肝病毒和遗传因素有关。对此,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能变化至关重要。

  再举个例子,像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类似情况的人不易产生抗体,如晚期肾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等。
    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变化,可使乙肝疫苗无法发挥作用。另外,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所不同。亚型种类有多种,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的病毒亚型而设,所以难免有顾及不到的亚型,如果是较为罕见的病毒亚型,乙肝疫苗也不会有保护作用。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维持多久?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在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90%以上的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据国内的医学调查,于初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5年,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对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接种疫苗人群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仍比未接种者明显偏低。证明对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来说,半数人群的免疫力至少能保持15年。但不是说,在15年内不需要复种乙肝疫苗。
    每位接种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但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有些人接触乙肝病人机会较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低(如家庭内无乙肝病人),有些人接触乙肝病人机会较多,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如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经常接触血液和血液制品)。因此,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多长时间需要复种,对每个人来说,应区别对待。
    对感染乙肝病毒危险期高的人,当体内乙肝抗体消失或过低时,应复种乙肝疫苗。如果家中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且其他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将近10年,这时,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最好进行乙肝疫苗复种。

乙肝疫苗具体如何接种?
    常用乙肝疫苗剂量一般每针剂量5微克或10微克。免疫程序为:注射乙肝疫苗一共需要3针,接种时间为0、1、6个月。即接种第1针后1个月接种第2针,接种第1针后的第6个月接种第3针。对于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抗体浓度可能会降低,失去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此时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但一般先要化验检查抗体的浓度,如果浓度大于10国际单位/升,就不需要再接种了;否则,就应按照“0、1、6方案”再次注射3针疫苗。
    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采用注射2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出生时、1个月后、6个月后各注射1次)的方案,对于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97.13%。
    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一般每次注射10μg,注射3次(出生时、1个月后及6个月后)即可取得满意的预防效果。
    学龄前儿童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抽血查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另一种方法是不进行血清学检查,直接进行接种,采取0、1、6方案(首次接种、1个月后接种、6个月后接种),3次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由于成人中大多数已接触过乙肝病毒,易感者仅属少数,接种前应先检测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采取0、1、6方案接种,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如发生意外感染,应立即(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IU/kg(成人200IU:3—4支),两周后再按0、1、6方案接种,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有条件的妇女可以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接种不排斥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接种,两者结合更佳。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阻断“母—婴”或“父—婴”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后的未来的母亲可将通过接种所产生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传递给胎儿,如果她们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则通过接种在体内所产生的抗-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进入的乙肝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
    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按《乙肝疫苗接种规程》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在4-6年内,抗体阳性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免疫后9-10年有效抗体降至50%左右,但保护效果仍在80%以上,故一般9-10年内可不考虑加强,10年后则应加强1针。加强免疫的剂量为5μg/针、共2次,间隔1个月。
    采用上臂三角肌肌注。发热、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应暂缓接种。应备用肾上腺素,当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约有10%-15%接种者可发生局部反应,偶有低热、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
    接种疫苗成功的标志是在接种第2针后1个月左右血清中出现抗体(抗-HB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11-23 11:16 , Processed in 0.0879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