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82|回复: 1

中美科研差距思考

[复制链接]

39

回帖

201

学分

2365

金币

VIP荣誉会员

积分
201
发表于 2016-1-6 2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 i3 ]9 N0 A+ Y8 E8 @8 ^
出去交流的这一年多的时间,以及回来之后的这段时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几点国内科研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之所在。
0 x* R( ^% s* g6 w) D& C/ i! Q: ]9 B( J) Z
上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曾听到有一位中科院的教授跟我们抱怨说自己的学生不行,说一流的学生都到了国外,留在国内的都是二流的学生,所以做不出什么重要的东西。以我这一年出去的经历来看,其他单位我不了解,至少清华北大中科院这些大单位的学生丝毫不比国外的(包括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差,有些还更强(暂且排除世界顶级名校,因为我不了解,我所去的学校为世界排名几十左右但专业实力很强)。这位老师忽略了还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是出不去国,而是因为对国内科研实力有信心、为了不远离父母,仍然选择在国内学习。所以,问题不在于学生。
1 @% l7 G3 a4 M% j* D* |4 J
( [& h6 F# k# T8 Z; @/ P5 z4 F中科院的仪器设备条件绝对是世界一流,美国大部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一点,很多人也都已了解到。所以,问题也不在于硬件设备。
8 v: e7 J: q! R0 k: A. w+ e& [' ?, f3 P: r. I# d
以己之拙见,以及这一年多在外学习的体会,提出如下几点,供思考借鉴:
1 S6 S, ^* L, s4 [
3 o, n( h( }/ ~: C. ^& n1.学生培养方式# O, t* y- x1 I2 P( \5 f8 D

' i( s% @+ w# D) A' N/ N我所在的美国实验室里,师生关系非常平等和谐。有科研问题,老板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讨论,申请新项目时,老板也会让大家都出谋划策,并且非常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而国内的状况,老板或领导们高高在上,组会或学术讨论大都会演变成“批斗会”:“你这么做不对,你这么做根本没有意义,你这想法根本不可行”。。。学生们一旦反驳一句,便会被冠上不尊敬老师领导的罪名。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不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乎又被老师们说成是思维不活跃,没有创新创造力。科研工作上都一样繁忙,但国外的博士们大都过得潇洒自由,而国内的博士生们的很多都感觉被压制的苦闷。“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不仅是让一个国家强盛的方式,也是让国家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必需措施。
* v; E- B6 }1 L8 T9 m+ l3 Z
1 h6 f/ E& H, Q# m  X; y' b+ k  g8 N“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如此,博士生导师的职责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其科研创造积极性,待到博士毕业时,该生应具备成为一个独立科研工作者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导师,不仅自己科研要做的好,还要能够带出一批后生科研力量。国内导师有这方面意识的人实在不多,往往只重了前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导师应该因材施教,发掘其潜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多放手鼓励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多加引导而非斥责,才能更加提高学生们科研的积极性。我本身也是一名博士生,这一点在我出国的这一年深有体会:当自己的能力被自己的伯乐看中时,自己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真的是大大提高,同时,遇到伯乐时心中那种愉悦也是无法形容的。+ Q( h3 N6 W' O: a. L

/ Z* X! x. I# U) v除此之外,国内学生们大都得帮老板干本应属于秘书的活儿,如报账、安排老板会议行程、为老板预定机票火车票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不难,但很分心费时间,让学生们不能够专注于真正所研究的问题。这样一来,真的是让学生们成了老板的打工仔,唯老板命是从,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话语权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的。' x, F8 c9 A* q0 g' d
5 l8 Q6 y2 C$ g# r; o
2.科研课题开展方面- ~2 T4 E& _8 [
7 r- e6 ?" u" n1 n6 {3 L! g/ h) `
我在美国的课题组,每个课题的开展大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即意识到自己科研领域里某个问题比较有意思,至今还没有解决,于是我们开展工作去把这个问题搞明白,等到工作结束,文章就是一种将自己的工作所得与他人分享的途径。国内很多课题组,课题的开展都以热点为导向,以发文章为目的,即所谓的“科研追星族”,例如,发现最近石墨烯比较热,比较好发大文章,于是很多领域都拿它来做,等到工作结束,又开始追踪下一个热点材料,再拿来用用。在国内,文章更多的被当做炫耀的资本。以热点为导向的科研,可能会红一时,但没有深厚的根基,难成大气候;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则更容易成体系,从而更有意义和长远影响力。安下心来,找准问题,踏实科研。与其追逐热点,何不努力让自己成为热点?
6 ^% B2 {( j8 h& i  Z: w6 Q5 }1 ~4 K; `
3.科研体系评价
1 z5 f! M) K# g1 l% V. {
; [6 ^* a4 `3 e6 d国内这种“以热点为导向,以文章为目的”的科研风气的形成与我们国家科研体系评价机制脱不开干系。很多项目的申请评价都是以文章、以影响因子为考量标准,而不顾实际工作内容,很多课题组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追逐热点多发文章。国外的科研评价也看文章,但更多的是看内容,看工作的系统性和意义。因为这一问题的根深蒂固,积重难返,要改变国内科研体制的这一问题并非易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法。可能得等到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真正改变这种局面吧。6 B; r1 a  K" @& ~% o7 M4 [4 v
3 N" w+ A4 w6 S3 X1 }
从国外交流回来之后,这些感受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不愿只做个看客,或者逃避国内科研环境。我希望中国的科研也能够像中国的经济一样让外国人刮目相看,希望外国人也都来中国进行交流学习而不是中国人都必须有国外留学经历才显得高大上。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  u. @! Z6 `1 p" o3 A
1 n! K; k' m- q5 e" p+ y1 \
展望
9 ^# S2 d" W' n% W' J. {7 `7 H5 O  i: M' c
还有半年毕业,还是打算出去继续学习进修,也决心以后要回国发展。中国科研界虽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正因为不完美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的科研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3 D' Q" F( o- @8 E5 U  s* ^, s) h- V
, |* L1 h- m7 J+ K4 ]3 j" h. ?6 D
当然,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继续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9 ?" n9 {) a, G! b
8 ?9 e7 t5 }  B2 B5 e) Y
6 e& F) ]/ k, e6 G; z- ?3 S- p3 g4 t

99

回帖

44

学分

715

金币

版主

积分
44
发表于 2016-1-7 00: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挺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0 03:43 , Processed in 0.0908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