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揭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厄尔尼诺(ENSO)的振幅和远程连接(teleconnections)增强,将显著增加全球登革热的流行风险。研究指出,未来在碳高排放情景下,全球登革热病例可能增加11.8–22.1%,部分国家如秘鲁和马来西亚的病例增幅甚至可能超过90%。该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等国际科研机构联合完成,共分析了1980年至2024年间57个热带国家的登革热病例数据,结合ENSO指数、气候数据和人口统计,首次系统量化了ENSO对全球登革热流行的长期影响。
ENSO如何影响登革热? ENSO通过改变局部温度和降水,影响伊蚊的繁殖和病毒传播。研究发现,ENSO主要通过升温促进登革热传播,而降水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干旱可能减少蚊虫孳生地,但也可能因储水增加人工孳生环境。研究进一步指出,ENSO对登革热的影响具有长达两年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一次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在随后两年内持续推高疫情。 区域差异显著,东南亚和南美风险最高 研究揭示了ENSO对登革热影响的区域差异。在东南亚和南美洲西部,ENSO升温和降水减少的“抵消效应”使疫情变化复杂;而在印尼、南亚和南美东部,升温和降水增加形成“协同效应”,疫情风险显著上升。研究团队指出,这些地区本就是登革热高发区,未来需重点加强监测和防控。 未来风险加剧,登革热或成“新常态” 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多模型预测,研究指出,即使在低排放情景下,ENSO振幅和远程连接的增强仍将导致全球登革热风险显著上升。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田宇宇博士表示:“仅依靠长期减排不足以应对ENSO驱动的登革热风险,各国需建立基于ENSO早期预警的应急防控体系。” 另外,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亦需警惕,虽然中国并非传统登革热高度流行区,但近年来广东、云南、福建等地频繁出现本地暴发。2023–2024年,南方多省登革热病例较疫情前同期翻倍。“随着气候变暖,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已具备登革热本地传播条件,强烈厄尔尼诺年需格外警惕。” 政策建议 研究团队呼吁: 将ENSO纳入登革热早期预警系统,提前3–6个月发布疫情风险预报; 加强热带国家疫苗接种和媒介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厄尔尼诺年; 推动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尤其覆盖东南亚、南美等高风险地区; 支持非洲国家建立登革热监测网络,填补当前全球数据空白。
这项研究首次从全球尺度揭示了ENSO与登革热流行的系统关联,强调气候变化不仅是长期趋势,更是即时公共卫生挑战。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登革热可能从“热带病”变为“全球病”,各国必须携手应对,避免下一场“气候驱动”的公共卫生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