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体内预先存在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水平越高,感染RSV的风险越低。该项研究将为免疫政策决策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产品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线证据,特别是针对2-4岁幼儿和5-12岁学龄儿童的下一代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该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及美国疾控中心(CDC)等单位联合进行,对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美国俄勒冈与华盛顿州的3,237名6个月至50岁社区居民进行了追踪,每周采集鼻拭子并记录症状,无论是否生病。期间共确诊305例有症状的RSV感染,其中92%为儿童。 主要研究结果有(1)抗体“护身符”效应显著,儿童体内RSV结合抗体滴度每升高一个log,感染风险下降34%。;(2)5–12岁保护效果最强:该年龄段抗体滴度升高一个单位,感染风险骤降59%。(3)成人抗体虽高,但保护信号不明显,研究者推测因成人基础抗体普遍处于高位且症状轻微,需更大规模或更高风险人群数据验证。 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疫情后“免疫欠债”现象得到验证,即研究观察到,2–4岁幼儿在2022–2023季RSV发病率竟与6个月–1岁婴儿持平,出现“反常高峰”。作者认为,这正是COVID-19期间社交隔离导致低龄儿童缺乏自然感染、抗体水平整体偏低的“免疫欠债”直接后果。 目前全球已上市RSV产品仅覆盖婴幼儿(单抗)、孕妇及60岁以上成人。本研究首次提供大型社区队列研究数据,支持将结合抗体滴度作为疫苗保护效果的“替代指标”,可显著节省后续临床试验时间与成本。研究团队呼吁制药企业优先在2–12岁儿童开展新一代疫苗的有效性试验,以填补这一“免疫空白带”。对于国内,我国2023–2024季已出现类似“免疫欠债”现象,南方多省儿童医院RSV住院率较疫情前同期翻番。 图: RSV 病毒F前体蛋白的结合抗体滴度与中和抗体滴度之间的相关性 (A)所有6个月至17岁儿科参与者(n = 1355)和(B)6个月至4岁儿科参与者(n = 323) 综上,本研究为制定儿童RSV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了及时、严谨的数据支撑,建议监管与疾控部门提前布局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疫苗试点。本研究团队正在分析2023–2024季数据,评估2023年秋季上市的孕妇RSV疫苗与婴幼儿单抗大规模使用后,社区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动态变化,预计2026年初发布更新报告。
|